这两天南边首度公开展示的山东舰,看得舆论非常眼热,不过北边阅兵训练带来的惊喜,又振奋了人心。毕竟五款现役五代机起飞的场景,全球仅此一例。而得胜归来的歼-10C,则是这种局面的最大失意者--正式队伍里已经没有它的位置了。
▲歼-10C现在挺难受的
目前看到的现役五代机,分别是歼-20家族里的歼-20、歼-20A和歼-20S,以及歼-35家族里的歼-35和歼-35A。其中"歼-20"是整个家族最基础,也是五者中现役数量最多的型号。按照国际惯例,新战机基础款性能往往一般,且缺乏足够的改进潜力(比如歼-10A、F-16A和苏-27S),主要用于前期技术摸索和规模扩张。对国内而言,"歼-20"先后搭载AL-31F、涡扇-10的历史局限,和机载雷达材料再次更新、航电/隐身技术也有迭代的现实,最终促成了歼-20A。
▲之前看到的都是基础版歼-20
从阅兵训练资料来看,歼-20A外部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座舱身上,明显粗一截的座舱尾部,使得原本单薄的"后脖颈"变得雄壮有力;座舱下EOTS的升级,更象征整个航电体系的大提升。参照去年歼-20飞行员接受采访时,"歼-20技术不断迭代,早期批次相比新入役批次已经落后"的说法,歼-20A其实是解决歼-20暴露出来的问题,然后融入新设备、新材料的大改型号(目前还无法确定歼-20A是否搭载涡扇-15)。不仅性能会大幅升级,技术成熟度和稳定性也会明显提升,是整个家族真正的中坚力量。
▲四代大推的难关,没有那么容易跨过去
歼-20S是中航工业的最新杰作,也是五者之中,乃至全球唯一的双座隐身战斗机。其增设一名飞行员,专职操作无人僚机的布局,已经让美军看急眼了--短短三个月内,美国空军立项、加速四个项目,核心都是配合无人僚机作战。而从歼-20和歼-20A借鉴美军经验发展,到歼-20S自立门户,惹得美军在身后追赶,国内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歼-35是五者中仅有的舰载机,顺利实现了与福建舰同期服役的目标,预计不久后的福建舰交付仪式上,就将出现歼-35的身影。
▲歼-35发展非常顺利
相比于各有特色的前四者,空军版歼-35A就显得很中庸,但其未来前景不可估量--歼-35A在国内主要用于取代歼-10系列,凭借低成本保证装备规模,同时还将大量对外出口,生产规模绝非其余四者可以比拟的。事实上,歼-20作为昂贵的双发重型机,年产能绝对达不到"每年上百架"的外界期望程度,当年国内最缺战斗机时,歼-11B/歼-16年产能也没超过50架。歼-20A、歼-20S再加上比较便宜的歼-35A,三者加起来才有望向"年产百架"靠拢。
▲"年产百架"对歼-20来说太夸张了
有这五款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五代机,再加上歼-16D这类地位不逊五代机的高价值装备,队伍已经满满当当,所以歼-10C才会连个正式出场位置都分不到,只能通过飞行表演队露个面。而歼-10C在国际上的实际地位是--在南亚轻松暴揍装备400多架四代机的印度空军;中东阿联酋高价采购、年初刚开始交付的"阵风",也是其手下败将;俄乌战场上的主力空战机型F-16和苏-35S,更是明显不及。怎么说呢,歼-10C不是不出色,但家里的"大哥"实在太多,有些时候也确实没办法。
▲强弱这种事情,得看跟谁比
举个例子,从四代机明确重型机概念开始,包括美苏都很少同时生产两款重型机。但国内先是歼-20与歼-16齐飞(差点加上歼-11D成为三者并列),又有现在歼-20A和歼-20S同时服役,还有歼-10C/歼-35A在一旁辅助,雄心壮志都不足以形容这种模式,或许用睥睨天下更合适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