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新总理卡尼刚上任,还没捂热他的座椅,就对中国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这位新官员似乎急需在国际舞台上刷一波存在感,但他选择的"靶子"颇具挑战性--中国。加拿大的这一系列动作,让不少人困惑:卡尼是否真有决心与中国掰手腕,还是仅仅想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为本国谋划一些新的筹码?

让我们先来看看加拿大的第一招:加拿大已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申诉,反对中国对加拿大农产品和渔业产品加征关税。这个操作乍一听,好像是为了捍卫自由贸易原则而提出的诉求。然而,加拿大在去年9月突如其来地对中国电动汽车和钢铝制品加税,让人摸不着头脑。加税幅度为电动车100%,钢铁25%,这比美国还更狠!这么一来一去的,真不知谁在破坏规则。

从这儿就能看到,加拿大自以为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一边对本国经济表现出保护主义姿态,一边又高声喊冤指控他国违反规则。可是,WTO不是摆设,各国也不是吃素的,加拿大这样的操作恐怕要自尝苦果。依赖美国给的"遮羞布",最终可能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加拿大还有两招妙棋。卡尼团队上演了经典的"外国势力干预选举"的剧目,加拿大安全情报局声称中国"可能"干预加拿大的大选,把中国推到了聚光灯下。尽管情报机构的一句"评估"也显得底气不足,却足以在国内掀起舆论巨浪。过去有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欧美国家有关"外国干预"的指控多达200余起,但其中97%都缺乏确凿证据。说明这些指控更多像是政客们用来为己开脱的工具,而非事实发现的结果。

指责中国干预大选,对加拿大群众来说或许是个增加谈资的话题,但理智的人都知道,这种"狼来了"的故事讲多了,再也没人买账。加拿大不如转而思考如何应对真正的大威胁上,比如,美国的关税压迫和不时的外交蔑视。

卡尼的第三招,涉及死刑的萌生争议。加拿大外长梅拉妮强烈谴责中国对走私毒品的加拿大公民执行死刑,试图为罪犯求情。众所周知,毒品问题在任何国家都是禁忌,中国法律对此更是零容忍。对于这种双重标准的表现,加拿大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施压无法改变别国的法律和价值观。

想来滑稽的是,加拿大自己在特鲁多政府时期推动了大麻合法化,而在那些合法化的阴影背后,潜藏着更加复杂的社会风险。一边是对国内毒品泛滥的放纵,另一边却为违反中国法律者的命运摇旗呐喊,显然,有些讽刺的意味在里面。

中方对加方炒作的回应冷静理智,仅用"没兴趣"回应加拿大的"挑衅",中方态度明确:强调自身无意干涉小国选举,真正的关注点始终在于更广泛的经济合作与全球治理。这种底气,正源于中国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不断提升的地位和影响力。

当前,加拿大面对的不仅是来自中国的合理反制,更有内部经济困乏与对美关系的复杂局面。对华加税已经让加拿大付出了50亿加元的代价。如果卡尼政府执意提高前线代价,继续在贸易和政治上与中国对抗,加拿大的汽车、农业等重要领域无疑将遭受重创。

在美国高压力的关税政策下,中国作为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保持良好的中加关系本是更为务实的选择。然而,如果卡尼只想通过一系列贸易和政治之舞向"老大哥"投诚,那只能说是南辕北辙。归根结底,加拿大若想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不应该仅仅依靠指责与抱怨,毕竟好邻居的关系是需要悉心经营的。眼下的中加关系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认为加拿大不应被短期政治利益蒙蔽双眼,而应树立长远眼光,追求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