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布了3张大量垃圾漂浮在海上的图片,并写道:太平洋上的"中国礼物"。然而,经核查发现,这三张图片均为旧图,还有一张经过后期处理。第一张图是美国自然摄影师伊桑·丹尼尔斯在2017年7月上传的旧图,拍摄于印度尼西亚四王群岛附近。第二张图是水下摄影师卡罗琳·鲍尔2017年在"脸书"发布的。根据鲍尔的描述及相关报道,这些图片拍摄于洪都拉斯北部罗阿坦岛附近。第三张图则为后期合成。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的污蔑中国在太平洋产生了大量垃圾(资料图)

看上去,他想把中国塑造成全球"垃圾制造者",不仅在贸易上占便宜,还在环保上"危害世界"。这种操作,显然是给中国扣帽子。事实上,那些漂浮垃圾的来源复杂,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甚至包括美国自己。特朗普试图用这种方式给中国制造舆论压力,同时向其他国家发出信号:站在美国这边,才能有好日子过。可惜,这招并没有奏效。中国迅速反击,不仅在外交场合澄清事实,还通过实际行动表明态度。比如,加强对美国企业的反倾销调查,把一些关键领域的出口管制提上议程。

特朗普这么做,无非就是想找个 "替罪羊",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他当总统的时候,各种政策没少引发争议,国内问题一大堆,比如经济发展不均衡、就业难题等。这时候把锅甩给中国,好像就能把自己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但这种做法,不仅显得他没担当,还特别可笑。在如今信息这么发达的时代,想靠一张 P 过的图就糊弄大众,那简直是异想天开。他这一操作,不仅让自己沦为国际笑柄,也让大家看清楚了,有些美国政客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真是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连最基本的事实都不顾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据悉,全球目前共发现5大主要海洋垃圾带,分别位于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其中太平洋垃圾带占有两处,但太平洋垃圾带的成因极为复杂,涉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废弃物、渔业废弃物以及消费品残留,不可能单一归咎于任何一个国家。国际环境保护组织指出,试图将太平洋海洋垃圾问题简单归咎于中国,既无科学依据,也不符合事实真相。

在中国,为推进海洋垃圾污染治理,相关部门围绕水体治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部署了多项任务举措。例如,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在2021年发布了《"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大力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全国人大在2023年审核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二次修订),明确了禁止在岸滩弃置、堆放和处理固体废物,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固体废物进入海洋,并建立了海洋垃圾监测、拦截、收集、打捞、运输、处理体系,明确了海洋垃圾管控区域。

特朗普这套路数,简直是"换汤不换药"。他指责中国污染太平洋,压根没拿出啥证据,绿色和平组织4月20日的报告反倒揭了老底:全球海洋塑料污染,美国贡献了至少20%的份额,远超中国。4月20日,报告指出美军在日本冲绳和关岛的军事基地长期污染土壤和水体,污染物还顺着洋流进了太平洋。冲绳的居民气得不行,4月21日直接上街抗议,举着"美军滚出冲绳"的标牌。报告还引用了中国外交部2021年的回应,点名美军是太平洋污染的大户。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的"中国礼物"论调,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破坏国际环保合作。与其甩锅中国,不如先看看美国自己的垃圾处理体系有多糟糕!因此:环保不是政治武器,而是人类共同责任。海洋污染没有国界,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特朗普的言论,不过是试图用环保议题抹黑中国,掩盖美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失职。真正的"礼物",应该是各国携手合作,而非推诿指责。太平洋不需要"政策垃圾",需要的是切实的环保行动!

对于美西方一再炒作清洁能源议题,中方已多次强调,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推进能源的绿色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更应兑现承诺,为国际绿色合作创造有利的条件,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泛政治化只会损害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