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美日贸易谈判即将来临之际,罕见强硬表态,批评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指其可能破坏全球经济秩序的稳定。
要知道,日本此前对美国一直恭敬有加,这种态度的转变实属罕见。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中国在关税战中的出色表现,为全球主要经济体树立了榜样,日本也不例外。
石破茂表示,日本不打算在谈判中做出重大让步,也不会急于同美国达成协议。这番话看似不算强硬,但对比日本以往的态度,反差确实很大。
日本如今的强硬,一方面是由于汽车关税问题是日美谈判的核心痛点。
虽然,日本获得了美国在"对等关税"中的90天缓冲期,但美国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征收的25%关税并不在这90天缓冲期之中,而这25%的关税更是直接威胁到日本的经济命脉。
要知道,日本对美出口中近30%都是汽车相关产品,这一刀砍得确实够狠。石破茂把美国关税称为"国难",但话锋一转又强调要维护日本和全球利益,这个分寸拿捏得很到位。
另一方面自然是为了保障自民党如今的地位,如今日本参议院即将迎来改选,自民党如今的又岌岌可危,如今面对"对等关税"示弱无疑是一次政治自杀。
石破茂如今的强硬态度不仅能凝聚国内共识,还能给选民一个交代,这步棋走得相当精明。
石破茂回应称,日本对美国的举动表示"严重关切",但同时要考虑如何最大程度维护日本国家利益以及世界利益。
日本虽然嘴上强硬,但实际行动还是留有余地。比如明确否认会抛售美债报复美国,这就是在给局势降温。
毕竟日美经济相互依存度太高,真撕破脸对谁都没好处,石破茂现在玩的是"以拖待变"的策略,想利用时间差争取更有利的条件。
石破茂还曾指出,日本对美国一直表现出"高度的忠诚"。在过去五年间,日本对美国的投资规模位居全球之首,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因此,日本政府也深知,尽管在言辞上可以表现出强硬的姿态,但在实际行动中,日本目前尚不具备与美国正面硬碰硬的实力和条件。
日本首相石破茂其实并不着急,他给自己设定了7月份之前解决问题的时间节点,相比之下,美国这边反而更急于求成,特朗普政府希望尽快达成协议。正是利用了这个时间差,日本在关税问题上获得了对美国"反客为主"的机会。
美国金融市场近期动荡不安,全球经济格局逐渐发生变化,这也给日本带来了不少的底气。
近期美国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特朗普政府激进的贸易政策。4月2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项极具争议的行政命令,要求对所有贸易伙伴实施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这项行政令签署后的48小时内,道琼斯指数暴跌超过800点,创下今年最大单日跌幅。
在"对等关税"宣布后更是突然性的调整政策方向,这种"朝令夕改"的行为严重透支了市场信任,投资者对美国政策的担忧,致使资金外流,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元和美债市场的动荡。
美国财长贝森特强调"第一个行动的国家会得到最好的协议",这反映出特朗普政府的急切心态。
石破茂说日本"不着急",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在美日谈判中,日本唯一的优势就是时间,但最多也只能利用这一点来争取更有利的谈判条件,日本不可能像中国一样,真正和美国硬碰硬。
在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中,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引发了诸多复杂问题,尽管2024年全球贸易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3万亿美元,但商品贸易失衡却进一步加剧。
美国依然保持着全球最大贸易逆差国的地位,而中国的贸易盈余则持续增长,这一对比愈发凸显。
全球贸易网络的多元化和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区域贸易协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反映出各国都在积极寻求更加多元化的贸易合作,努力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经济韧性。
美国的贸易政策不仅对其与盟友的关系造成了冲击,还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在应对美国贸易政策时展现出的坚定立场和有效策略,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联系愈发紧密。美国通过贸易政策谋求自身利益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现实。
这种单边主义策略可能在短期内带来局部优势,但从长远看,可能削弱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合作。
石破茂的强硬态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美国的压力,但却也体现了日本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他希望通过更加积极主动的政策,来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做出贡献。
这种态度的转变,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在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时,不能仅仅依赖于美国的政策调整,而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升经济的竞争力和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