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南方强降雨带出现显著北抬趋势。继两广地区遭遇持续性特大暴雨后,主雨带逐步向湖南、湖北等长江中游地区转移。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标志着今年汛期防汛重点区域发生阶段性转移。

气象专家分析,此次暴雨带北移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异常摆动影响。随着南海季风加强,西南暖湿气流与北方弱冷空气在长江中游持续交汇,形成"列车效应"。卫星云图显示,湖南北部、江汉平原等地出现长达200公里的强降雨云团,局地小时雨量突破80毫米。洞庭湖、鄱阳湖流域面雨量较常年偏多1.5倍,湘江、汉江部分支流水位已超警戒线。

在湖北宜昌,24小时累计雨量达320毫米,城区40余处出现严重积水。湖南张家界、湘西等地则面临山体滑坡风险,已转移群众2.3万人。水利部门监测显示,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增至35000立方米/秒,防洪库容调度进入关键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两湖地区6月平均降水量较往年偏少30%,此次极端降水过程凸显"旱涝急转"特征。

应急管理部启动防汛四级响应,湖北、湖南两省组织12.7万人巡堤查险。武汉城市智慧防汛系统实时监测134个易涝点,无人机巡查队对165座水库开展立体监控。气象部门运用人工智能预报模型,将暴雨落区预报精度提升至3公里范围。专家提醒,未来十天长江中游仍多强对流天气,需防范中小河流洪水和城市内涝叠加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