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10月7日,全球知名能源智库Ember发布最新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首次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与2024年同期相比,今年前六个月,全球太阳能发电量增长了近三分之一,满足了全球83%的电力需求增长,风电发电量增长则略高于7%,这使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首次取代化石燃料。
Ember高级电力分析师兼报告作者马尔戈莎塔·维亚特罗斯-莫蒂卡(Małgorzata Wiatros-Motyka)认为,这一里程碑代表着"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英国广播公司(BBC)则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次"(a historic first)。
然而,BBC却发现,在这一"头条新闻"的背后,却隐藏着全球能源格局的复杂现实。报道指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引领了清洁能源的发展,而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较富裕国家,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导致全球变暖的化石燃料发电。
英国《卫报》同样指出,根据Ember的这份报告显示,中国和印度对可再生能源使用量的激增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反观美国和欧洲国家则更加依赖化石燃料。
BBC还强调,Ember的其他新数据都显示,无论在世界何处,中国在清洁技术产业的绝对主导地位依然无人能敌。
2025年8月,受电动汽车(增长26%)和电池(增长23%)销量激增的推动,中国清洁技术出口额达到创纪录的200亿美元。如今,中国电动汽车和电池的总价值是其太阳能电池板出口额的两倍多。
2025年上半年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变化:中国和印度的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下降,而美国和欧盟的化石能源发电量则有所上升。 Ember报告截图
国际能源署(IEA)此前指出,煤炭在2024年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单一能源来源,这一地位已持续超过半个世纪。而IEA在另一份报告中则指出,到本世纪末,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可能增长一倍以上,预计 80%的新增清洁能源产能将来自太阳能。
IEA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表示:"未来几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的增长将以太阳能光伏为主,但风能、水电、生物能源和地热能也都将有所贡献。"
BBC指出,中国在清洁能源增长方面仍然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新增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这使得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并帮助减少了2%的化石燃料发电量。
此外,印度的电力需求增长放缓,同时新增了大量的太阳能和风能装机,该国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量是其电力需求的三倍多。这意味着,印度也减少了煤炭和天然气的使用,其煤炭和天然气使用量分别下降了3.1%和34%。
相比之下,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
在美国,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清洁能源产出的增长速度,这导致其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加剧,今年上半年的煤炭发电量增长了17%之多;而在欧盟,风电和水电表现持续数月疲软,导致煤炭和天然气发电量出现上升,分别增加了14%和1.1%。
《卫报》援引IEA的预测说法称,中国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增长市场地位,而印度将在本世纪剩余时间内成为第二大可再生能源增长市场。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增幅超过电力需求,导致煤炭发电量下降。Ember报告截图
"除了成熟市场的增长外,太阳能在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和一些东南亚国家等经济体也将大幅增长。"IEA执行干事比罗尔补充道。
尽管存在这些地区差异,但Ember的这份报告仍将当前时刻称为"关键转折点"。
"太阳能和风能目前的增长速度足以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这标志着清洁能源与需求增长同步转变的开始。"报道作者维亚特罗斯-莫蒂卡写道。
在这波清洁能源增长中,太阳能贡献了最大的增长份额,满足了全球83%的电力需求增长,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增电力来源。
BBC介绍称,目前,大多数太阳能发电(58%)都集中在低收入国家,其中许多国家近年来实现了爆炸式增长,而这得益于成本的显著下降。
Ember表示,自1975年以来,太阳能价格已下降了惊人的99.9%,如今价格低廉,以至于一个国家一年之内就能形成庞大的太阳能市场,尤其是在电网电力昂贵且不稳定的地区。
例如,2024年巴基斯坦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产生17吉瓦(GW)的电力,是前一年的两倍,约相当于该国当前发电能力的三分之一。
当地时间2025年7月2日,巴基斯坦卡拉奇,一名技术人员在一家工厂的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 视觉中国
非洲也在经历太阳能热潮,截至今年6月的一年间,太阳能电池板进口同比增长60%。在这其中,过去以煤炭为主的南非位居榜首,尼日利亚则以1.7吉瓦的太阳能发电量超越埃及升至第二位--这一规模足以满足约180万户欧洲家庭的用电需求。
一些较小的非洲国家,增长速度更为惊人:阿尔及利亚的太阳能板进口量增长了33倍,赞比亚增长了8倍,博茨瓦纳增长了7倍。
能源转型委员会(ETC)是一个由全球性能源企业和非政府机构创立的联盟型组织,该委员会主席阿代尔·特纳(Adair Turner)表示,处于全球"阳光带"和"风带"的国家面临着截然不同的能源挑战。
"阳光带"国家,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需要大量电力来维持白天的空调运转。这些国家通过采用以太阳能为基础的系统,并利用日益经济实惠的储能电池在昼夜之间调节供电,可以立即显著降低能源成本。
然而,例如英国这样的"风带"国家,则面临更大的障碍。风力涡轮机的成本下降幅度远不及太阳能电池板--过去十年仅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过去几年,利率上升也推高了借贷成本,并大幅推高了风电场的总体建设成本。
近期,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公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规划: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总装机容量较2020年增长6倍以上、力争达36亿千瓦。这是中国首次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设定具体减排目标。
9月20日,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孤峰山连绵起伏的山坡铺满了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蔚为壮观,好像给大山披上了"蓝盔甲"。 视觉中国
当下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中,美国在气候问题上倒行逆施,欧盟迟迟未敲定减排目标。对比之下,中国这份看似"温和"的减排承诺,实则是对不唱高调、不讲空话、干实事的坚守。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9月26日报道指出,从提前六年达成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到碳排放峰值可能比2030年的承诺提前五年到来,中国的治理成效有目共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戈森斯(Jorrit Gosens)博士更是直言,"每个人都知道他们会超额完成任务"。
英国路透社评价称,中国无视了美国的反可再生能源言论,带头制定了新的气候计划,在气候问题上发挥了领导作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对中国气候领域的举措表达肯定,"我欢迎中国愿意在所有领域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作出贡献、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并深化双边低碳发展合作。我也对中国在碳定价方面的承诺表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