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去年"924"行情更多的来自于内部驱动力的提振,那么春节之后以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股行情的爆发,则更多的来自于外部力量的爆发。去年"924"行情以来,沪深等主要指数大幅上行,行情上涨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内部,尤其是政策转向之下国内巨量资金的涌入提振;而今年春节之后,港股全线上行带动A股反弹之下,行情走强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尤其是中国科技股价值有望重塑之下,外资大幅看好中国资产纷纷掘金港股……
如今,随着DeepSeek的持续火爆以及港股科技股的持续飙升,恒生科技指数短短数日大涨超20%,率先进入技术性牛市。在此之下,A股牛市新一轮行情的标志又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相对比于A股,估值更低的港股在此轮行情中有一定的优势。而A股经历去年巨额资金推动的行情之后,牛市新一轮行情需要国内基本面的改善、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以及风险偏好冲击影响的弱化。而目前看,市场尚缺乏新一轮全面行情的基础,但在情绪和事件的提振下,春季结构性的行情仍值得期待。
首先,当前国内为主导的行情中,经济的阶段性修复告一段落,不利于指数新一轮全面行情的启动。历来,经历资金提振的市场估值修复行情之后,新的牛市行情的核心提振动力,主要来源于基本面的改善以及企业盈利水平的稳步提升。从节前公布的1月PMI数据看,PMI由50.1%下跌至49.1%,比上个月降低1.0%,非制造业PMI由52.2%下跌至50.2%,比上个月降低2.0%。春节假期前生产经营活动的放缓是PMI回落的原因之一,但并非全部。经济内生需求的不足和海外需求的回落导致1月份PMI的表现弱于往年同期水平。除此之外,从高频的主要工业品价格以及房地产销售、开工数据,已经可以窥见经济边际走弱的迹象。
而企业方面,尽管去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速继续上升,盈利同比回正,但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3%下,企业盈利的恢复速度依然较慢。基本面整体修复的缓慢,不利于股市行情新行情的纵深发展;
其次,美联储降息仍需观望,国内货币政策再度宽松仍需等待。根据美国劳工部2月7日公布数据 ,1月新增非农14.3万人,低于预期的17.5万人;11月和12月数据分别上修4.9万人和5.1万人。失业率下行0.1pct至4.0%,低于预期的4.1%。美国就业和通胀两大指标对美联储决策有决定性影响,中邮证券预测,就业市场的持续韧性意味着降息并不紧迫,下一次降息时点可能在6月前后。国内方面,尽管去年年底到现在,降准降息预期不断,但自2024年9月降准以来,目前已经过去近5个月,而去年10月"降息"以来也近4个月的时间。从历史典型的牛市行情来看,牛市启动后货币政策节奏的不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牛市行情的进程。往往在牛市调整期,宽松政策加快实施时,新的行情启动较快;反之则较慢。而目前来看,货币政策新一轮宽松仍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此外,特朗普关税落地,虽暂时缓解了市场干扰,但后期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仍会对市场产生扰动。根据国海证券的研究,其他影响风险偏好的事件也会对牛市新行情的表现产生影响。比如1999年和2019年的典型案例。1999年9月,市场主要是对可能潜在的 "股市扩容"和"国有股减持"存在担忧,整体风险偏好受到持续压制。2019年4月,政治局会议基调偏中性,政策加力预期降温,5月中美贸易摩擦开始阶段性升温。在这两个阶段,牛市从调整到新的行情启动等待时间较长。而当前,虽然特朗普上台后关税落地,但这或许只是一系列变化的开始。叠加美国关税大棒在全球挥舞,海外不确定性仍是扰动牛市新行情的重要外部因素。
因此,仅从基本面的修复、货币宽松预期以及风险偏好不确定性的影响来看,市场尚不具备开启新一轮全面行情的充分条件。不过,在市场情绪的积极提振以及各类事件的刺激下,春季结构性行情仍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一方面,国内在宏观政策加力显效的背景下,预计2025年全国 GDP 增长目标或定为5% 左右,3月初"两会"期间政策密集落地可期,叠加春季躁动行情的预期,将给市场带来有力提振。同时,国内AI产业迎来爆发,DeepSeek 引发全球对中国科技业的重估,大幅提升了市场对于科技股的投资热情和想象空间。
在投资操作上,投资者应从战略高度配置和布局A股中期向好行情,但在战术层面需要格外注意节奏把握。节后市场虽然火热,但切忌盲目追高,阶段性调整或许会带来不错的低吸良机。具体机会方面,科技成长方向(AI、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仍是市场主流;高端制造与中游产业方向(半导体、电机)仍是焦点;绿色经济与新能源(电池、智能驾驶系统)、消费领域(新兴消费、家电、汽车)的修复也值得持续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