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抛出"橄榄枝"后,特朗普也对中国示好,释放信号非比寻常

据中新网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6月27日宣布:应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法国外长巴罗邀请,中国外交部长将于6月30日至7月6日访问欧盟总部并举行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访问德国并举行第八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访问法国举行中法外长会谈并出席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新一次会议。在布鲁塞尔期间,外长还将同比利时首相德韦弗、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普雷沃分别会见、会谈。

欧盟(资料图)

王毅外长总结过去50年中欧关系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告诉欧方,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原因在于,中欧没有领土争端,没有地缘政治矛盾,更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欧关系,希望欧盟与中方相向而行,让合作成为中欧关系的主基调。

现阶段中欧关系有三大矛盾,其中一个就是信任赤字,在欧盟眼中,其总是视中国为"制度性对手",多次炒作所谓的"去风险化"政策。如今王毅此举,就是以退为进的一种战略破局。欧盟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此次王毅外长选择访问的国家,在处理中国问题时都相对务实。中德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存在深度绑定,法国则多次呼吁欧洲战略自主,反对成为美国附庸。外长将中欧关系定义为伙伴,就是在呼吁他们的自主诉求,助力其抵抗内部的亲美势力。

与此同时,美欧谈判再次陷入僵局。尽管距离特朗普设定的最后谈判期限还有半个月时间,但是欧盟已经开始打起了退堂鼓。他们认定,特朗普到最后关头也不会松口,欧盟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对美国作出更大让步,要么就是全面反击。

不过,和美国一样,欧盟到最后一刻也不会放弃谈判的可能性,尽管欧盟已经做好了对美反击的准备。可见王毅外长在这个节骨眼上访欧,一方面是应欧洲方面的邀请,另一方面则是中国拉近与欧洲关系,拓展"朋友圈"的重要手段之一。

欧盟(资料图)

在此背景下,中国商务部6月27日表示,近日中美双方进一步确认了两国伦敦框架细节,中方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美方将相应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在中方发表声明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分别发表评论,称双方已"达成协议"。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缓和,国际金融市场应声走高,这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自由贸易而非关税壁垒,才是全球市场的普遍期待;中美贸易和解不仅惠及双方,也符合全世界的共同利益。

很显然,从中方就稀土问题的最新表态我们可以看出,中方在稀土出口的问题上,其实是已经有所松动的。当然了,中方的"态度松动",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美国方面要取消对中方的一系列限制措施。换句话说,也就是特朗普当局通过取消对华禁令,来换取中方在稀土问题上的"松口",可见,在这一问题上,中方还是对美领先一筹。回顾整场中美"稀土交锋",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出,美国方面对稀土的极度依赖以及中方这张"稀土牌"的强大威力。稀土对现代工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特朗普(资料图)

至于大家关心的美国高科技限制是否取消,从目前公开信息来看,在尖端芯片等最敏感的高科技领域,美国似乎并未松口。此前美国对英伟达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训练芯片等实施出口管制,限制其流向中国,此次并没有迹象表明这一限制被取消。美国高层此前就放风,称涉及"国家安全"的尖端芯片,依旧不在放开出口管制的范围。这也说明,在科技领域,中美之间的博弈仍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