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月11日,一名俄罗斯官员和一名印度官员表示,俄罗斯已提出在印度为印度空军制造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苏-57。
短短两句话,一时间令很多军迷看得有些无语。
苏-57:俄罗斯的"第五代半"战斗机,还是"伪五代机"?
俄罗斯苏-57,堪称军工界"薛定谔的猫"。它既是"全球唯一实战验证的五代机",又是"隐身性能被同代机按在地上摩擦的炸街洒水车"。俄媒吹嘘其"能对抗西方防空系统""拥有革命性设计",但翻开技术底裤,这架飞机更像是拍扁的苏-27。
论隐身能力,苏-57涂装比技术更"隐身"。苏-57隐身设计堪称"俄式粗犷美学",展示验证机机身凹凸不平的铆钉、发动机叶片裸露的进气口,活像穿了一件满是破洞的隐身衣。以至于有印度军迷吐槽,"苏-57雷达反射面积(RCS)可能比印度总理演讲承诺还大"。
相比之下,歼-20隐身细节处理堪称"强迫症福音",F-35更是把隐身当"核心卖点"。俄方辩称"机动性优先于隐身",但现代空战早过了"狗斗时代",这种说辞无异于给马车装四轮驱动,还宣称过完堪比方程式。
论航电系统,苏-57应该是准备用算盘打电子战。苏-57航电系统被戏称为"苏联遗产2.0版",数据处理能力在同代机算力面前,堪比诺基亚3310对战iPhone 15。俄方吹嘘"超级巡航"能力,也就是不开加力超音速飞行,倒是实打实,但问题是,俄罗斯不缺燃油可劲挥霍,印度呢?
论实战营销,同代机型确实也只有苏-57有实战机会。美媒爆料苏-57在乌克兰战场"执行40多次任务",但仔细一看,攻击目标多是固定设施,且全程躲在S-400防空圈内"丢完导弹就跑"。这种"安全区刷经验"操作,有网友调侃,"苏-57实战记录,还不如宝莱坞动作片真实"。
总的来说,苏-57的本质是"四代半++"战斗机,靠"第五代"标签强行碰瓷中美产品。俄罗斯卖它逻辑,和某些电商平台给滞销货贴"限量版"标签如出一辙。
俄罗斯的"印度计划",是技术扶贫,还是产能甩锅?
俄罗斯突然萌生在印度造飞机念头,造的还是五代机,绝非"俄印友谊地久天长",而是被西方制裁逼到墙角后"战略求生"。
一方面,俄罗斯产能崩溃,急需有人接盘。俄乌冲突让俄罗斯军工产能压力骤紧,关键零部件还被卡脖子,连螺丝钉都得从东方小商品市场走私。此时拉印度入局,既能用印度卢比续命,又能借"本土化生产"绕过制裁,堪称"借腹生子"经典案例。
另一方面,俄罗斯捆绑印度,也意在对冲中国影响力。眼看印度被美国F-35钓成"翘嘴",俄罗斯赶紧甩出苏-57当"备胎",潜台词是"美国只当你是提款机,而我连生产线都送你!"虽然这生产线可能比印度铁路准点率还难搞。
除此之外,俄罗斯也试图利用技术倾销,榨干自家五代机剩余价值。苏-57核心技术早已被中美甩开身位,但对印度而言,仍是"望尘莫及高科技"。俄罗斯此时"慷慨转让技术",实则是把淘汰方案包装成"战略合作",顺便让印度当小白鼠测试出口型号。
简言之,俄罗斯的算盘是,用印度的钱,修俄罗斯的桥,顺便在桥头卖门票给中美看戏。
印度造苏-57?一场注定烂尾的"国家级行为艺术"
虽然听着很扯淡,但若真让印度接手苏-57生产线,结局大概率是"俄罗斯赚麻了,印度哭晕了,中美笑疯了"。
印度航空工业基础,那是PPT造机的"南亚魔咒"。印度斯坦航空(HAL)丰功伟绩包括:组装米格-21摔掉一半,出口"北极星"直升机差点把厄瓜多尔总统送走,国产"光辉"LCA战机研发40年才勉强服役。这样的团队接手苏-57?相当于让幼儿园小班学生组装核反应堆。
印度装备体系堪称技术黑洞,属于万国牌军工终极形态。即使俄罗斯"倾囊相授",印度也得面对复合材料工艺不过关、发动机寿命堪比蚊子、航电系统水土不服等问题。更魔幻的是,印度可能会给苏-57装上法国雷达、以色列导弹、英国弹射座椅,造出一架"咖喱味缝合怪",详情参考"维克兰特"号航母。
印度若是采购甚至是生产苏-57,意味着印度空军要同时维护俄、法、美三套体系,后勤人员得精通俄语、法语、英语和手语。这倒不算啥,关键是,等到2035年印度版苏-57下线,巴基斯坦歼-35E大概也完成"魔改",留给印度的只剩社交媒体口水战,好在印度也确实擅长嘴炮。
俄罗斯与印度这场交易,一个吹嘘自己是"高富帅",实则连彩礼钱都得网贷;一个假装"白富美",实际是负债累累破落户。而第三方只需搬好小板凳,围观这对"难兄难弟"如何用苏-57演绎新版"皇帝的新衣":隐身靠滤镜,战力靠演技,合作靠玄学。
最后,送给印度一句忠告:买武器不如买时间,搞对抗不如搞基建。否则,再多苏-57,也填不平那"PPT军工"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