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的块茎,人一见到就觉得这东西好大,带着点奇怪的气息。
一株芋头种下去,总会见到叶片比巴掌大很多,边沿粗糙,厚实得很。块茎埋在泥巴底下,肥得让人以为不是同一种蔬菜。古时候的人看见这情景,自己也没想到会留下一种名字--芋。后来有人编书,书里说这名字来自"惊讶"的声音,听着像故事,其实就是顺口喊出来的字。
芋头外面能看到毛毛的,切开皮,抹上一层黏糯的感觉。南方和北方卖的芋头差得远。北方摊贩的芋头有时候大有时候小,买回来一煮,口感也就那样,没人去挑什么品种。南方不同,这里专门有人种一种芋头,叫大魁芋,肉白得像牛奶,掰开来能闻到香味,吃起来绵软还带点甜,每次做菜味道特别浓。
芋头有两种,有的出子芋,有的母芋大。
中国北方,常见的是多子芋。母芋的块茎不是太大,反而旁边会蹦出很多小芋头。人们最喜欢的还是嫩的小芋头,这种口感细腻。南方的香芋却主要靠母芋,膨大的块茎一刀切下,粉粉的,一煮汤就化不掉。
母芋大,子芋小,各有各的用法。北方人把芋头煮熟沾点糖吃。南方人喜欢用香芋搭配肉或者糖,能做成各类小吃。比如南方饭店会做香芋焖鹅、扣肉,菜里能吃到融化的芋头香气。还有些甜品店,芋泥包、芋圆一摆满柜台,总有人围着排队。
香芋这个名,经常让人混淆。
点杯奶茶,店里说有香芋味,实际却用的是紫薯。紫薯切开,里面紫得发亮,香气也重。这俩东西其实不是一种,紫薯是薯蓣科的,芋头是天南星科的。只因为紫色和软糯沾了边,香芋的名字常被借用。
芋头能做甜品,也能做正餐……咸甜都合适!
多子芋适合清炖,粉粉的小芋头和拌糖特别合拍。大魁芋适合与肉同炖,切片后慢炖能出特别浓的香味。例如荔浦芋头,很受欢迎。这种芋头质地细腻,糖水、甜品、甚至派都用得上。每到新芋季,糖芋苗和香芋扣肉总能让人没胃口也想多盛一碗饭。
芋圆也是一绝,把芋头蒸熟,揉成球,再下锅煮,出来以后黏糯带弹性。加在冰品、甜汤里,老人孩子都愿意吃。
其实芋头整株都有点小毒。块茎本身含有一种物质,手上没做好保护时,处理芋头容易发痒红肿。熟悉的农家人干脆切完后泡在水里。做菜时必须彻底煮熟,不然会出现嘴唇麻木的情况。
块茎有点小毒,花和叶更毒。
云南市场有卖芋花的,小贩把整个花序摆出来。虽然好看,但这玩意的毒素在整株里算最强。外地人不敢轻易下口,得靠经验丰富的老手才能吃着放心。
天南星科里面,芋头不是唯一有毒的植物。像常见的魔芋,只要沾到汁液,皮肤一会就不舒服。而芋头通过长期种植,现在很多品种毒性已经减弱。
但能吃的芋头,依旧被人喜欢。
芋头淀粉多,是很好的主食替代品。无论煮、烤、蒸、炒,都能尝到一种独特的风味。家常菜、饭店大菜、路边甜品摊,都用得到。随着芋头改良,毒性降低,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厨房。
野芋不能随便尝试。
本草纲目写得清楚,野芋毒性很大,误食会造成不适。虽然现在大家买到的芋头大多人工种植,但采野芋入菜的习惯并不可靠。魔芋、芋头、家芋之类虽是近亲,但安全程度各有区别。
大叶子一撑开,田里一片绿油油。
农人种芋,看重的全是这块茎和叶。雨水一落下,田里泥土松软得正适合芋头生长,无论南北,芋头在农田里都是普通的一员,却总能用独特的味道让饭菜变得更丰富。
无论北方南方,芋头和人的生活离不开几年份的故事。一锅炖熟的芋头,有甜有咸,藏着从田里到餐桌的努力。生活总要回到平常,芋头就是将简单变好吃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