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着CNN记者的镜头明确表示:"我不会对中方强硬,将下调对华关税,我们会以非常友好的态度解决问题。"这位素来以"挥舞关税大棒"闻名的总统,此刻语气罕见地柔和,这一转变背后,是美国率先扛不住关税战后遗症的事实。当天早些时候,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向投资者坦言:"当前的关税僵局已难以为继。"他话音刚落,美国三大股指即刻直线飙升2%,纳斯达克科技股亦一扫连日的阴霾。
华尔街的交易员们敏锐捕捉到信号--这场持续三个月的关税大战,终于出现了戏剧性转折。特朗普的"变脸"并非偶然。根据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数据,美国对华加征的145%关税已导致其农产品出口暴跌54%,波音飞机订单锐减70%,而中国市场的稀土管制更让美国军工企业陷入"断粮"危机。更致命的是,加拿大、巴西等国正以更低价格抢占美国在华市场份额,仅牛肉一项,巴西对华出口就同比增长33%,澳大利亚紧随其后增长40%。
北京的应对堪称精准。在暂停进口波音飞机的同时,中国将稀土出口管制范围扩大至17种关键元素,直接制约了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在无人机领域,采取的反制措施具有更强的杀伤力:五角大楼原计划2026年前部署的5000架无人机因核心零部件短缺被迫搁置,美企甚至因使用"贴牌中国电池"而全面停产。
非关税壁垒的运用同样奏效。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被检出"不符合中国质检标准"。这些"软刀子"让美国商界叫苦不迭,3000家企业联名致信白宫:"继续对抗将让美国损失900亿美元GDP。"美国消费者的钱包开始"起义"。沃尔玛货架上,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价格平均上涨12%,而越南、墨西哥代工的同类产品销量激增40%。亚马逊数据显示,中国产电动工具搜索量下降65%,德国博世和日本牧田的产品则占据热销榜前两位,华尔街的资本流动更说明问题。截至4月,全球避险资金中有38%流入中国国债市场。
而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倒挂,预示着经济衰退风险加剧。高盛警告:"若关税战持续,美国企业盈利将缩水15%,标普500指数可能再跌20%。"希腊前财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一针见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是维护霸权的最后挣扎。"他指出,美国统治阶级宁可让民众承受物价上涨,也要维持"美国优先"的幻觉。但这种策略正在反噬--美国制造业回流计划因成本过高而流产,铁锈地带的失业率反而上升2.3%。
中国的应对则展现出战略定力。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强调:"中方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原则,但绝不容忍极限施压。"这种态度赢得国际社会共鸣,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称,中国已与120个国家签署数字贸易协定,构建起"去美国化"的贸易网络。特朗普放话下调对华关税、不再对中方强硬,这一转变体现了美国在贸易战中的无奈和妥协。
特朗普的"率先眨眼"能否换来中方让步?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重启谈判需美方释放更多善意,并停止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贸易战没有绝对的赢家,中国不愿打,但是也不怕打,若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极限施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