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特朗普政府再度抛出航权限制提议,打算禁止中国航司往返美国的航班飞越俄罗斯领空,要求中方在两天内作出回应,禁令将于11月生效。美国交通部给出的理由是,此举是为了"缩小中美航司之间的竞争差距",可这一套说辞压根经不起推敲。
美国航司所谓的 "竞争劣势",完全是自己种下的苦果。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欧第一时间全方位制裁俄罗斯,包括对俄罗斯关闭领空,结果遭到俄方的对等反制,美国和欧盟的航司被禁止飞越俄空域。
俄罗斯这一招反制的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美国航空公司往返亚欧得绕远路,单次飞行不得不多耗时1.5-2 小时,燃油成本也飙升10%-20%,美国东海岸直飞中国的航线因为经济性太差,不少都停摆了。据美国航空运输协会估算,美国航司每年光因为绕行俄罗斯领空就损失了2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可美国从不反思自己制裁政策的恶果,反而把矛头对准合规运营的中国航司。要知道,中国自始至终没参与对俄制裁,航司飞越俄领空完全依据国际民航规则,是我们正当合法的权利。按照美国的逻辑,只要不符合自身利益,就给别人扣上 "不公平竞争" 的帽子,简直是霸道又双标。更可笑的是,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玩这套把戏了。2023年,美方就曾想以增加中美航班为条件,逼迫中国航司改航线,结果把中美航线恢复谈判搞成了僵局,如今不过是故技重施。
另外,特朗普政府选在这个时候抛出禁飞令,绝非偶然,更像是在战略博弈中被中国的反制打疼后,采取的慌不择路的报复性动作。
就在禁飞令提案出台前,中国接连打出两套 "组合拳",给了美国一个措手不及。首先,中国发布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公告,对部分稀土提炼、加工技术实施严格管控。美国这些年一直想重建本土稀土供应链,可在核心提炼技术上,至今还严重依赖中国。这次中国管制的是 "技术" 而非 "原料",等于直接掐断了美国高端制造业复苏与国防现代化的命脉 -- 从 F-35 战斗机的发动机,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都离不开中国稀土技术的支撑。其次,中国商务部宣布,将把十余家外国实体列入了"不可靠实体清单"。这些企业与美国国防工业体系深度绑定,却频频在台湾等问题上踩踏中方红线,损害中国主权与安全利益,如今被列入清单,在华业务将面临严格限制。
美国军工厂
中方这两招都打到了美方的七寸,美国找不到对等的反制手段,只能把触手伸向民航这种相对容易拿捏的领域。对此中方已经做出了回应。我们建议美方,应当反思自身政策对本国企业造成的影响,而不是无理打压别国,让全球消费者买单。
事实上,要是这禁飞令真落地了,最先遭殃的就是中美两国的普通民众和相关企业。对中国航司来说,被迫改航线意味着运营成本大幅增加,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机票价格上,让往返中美的留学生、商务人士、游客买单。从而影响中美之间的人员焦虑,并且让美国的航空业雪上加霜,要知道,美国民航业至今没从疫情冲击中完全恢复过来。如今要是禁飞令引发中国的对等反制,美国航司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坤
说到底,特朗普政府的禁飞令,是因为美国政府已经陷入了战略焦虑。长期以来,美国习惯了在自己主导的规则体系里横行霸道,当中国在稀土、关键技术等领域逐步掌握主动权,打破美国的技术垄断与资源依赖时,美国无法接受这种权力格局的变化,只能靠耍无赖来压制中国。
可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美国的霸权逻辑早就行不通了。尊重国际规则与市场规律,才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特朗普政府要是还沉迷于 "极限施压" 的幻想,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