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大战,让歼10C和阵风有了正面对抗的机会,原本不起眼的歼10C大出风头,连续斩落两架阵风战斗机,不仅让国际上大吃一惊,也让国人扬眉吐气。

对比两者的性能,我们可以发现,在印巴这种模式下,歼10C更具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次印巴两国都在各自国境内,进行超远距离对射,这种超远距离战斗,正好完美发挥了歼10C的优势。

一、探测距离与武器配备

歼-10C配备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直径超800毫米,探测距离比阵风远20%-30%,且对低可观测目标(如隐身战机)的探测能力更优。搭配射程达200公里的霹雳-15空空导弹,可在超视距交战中率先发起攻击。

阵风的RBE2-AA雷达天线直径不足600毫米,T/R组件数量较少,跟踪目标数和探测距离均逊于歼-10C。其"流星"导弹最大射程约150公里,略低于霹雳-15。

也就是说,两百公里外,歼10C就能发起攻击,而阵风要进入120公里以内的射程才能发起攻击,这在空战中是致命的距离。

二、航速与作战半径

歼-10C的WS-10B发动机推力更强(加力推力142kN),实用升限(18000米)和最大速度(2马赫)优于阵风。歼-10C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在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下约为1240公里,内油作战半径约为700-800公里,这点要逊色于阵风战斗机。

阵风采用双发设计(M88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维护性更优,低速机动性略强。最大航程(3700公里)和有效载荷(9.5吨)也高于歼-10C。

三、挂载武器:

歼-10C挂载霹雳-15远程导弹(射程200公里)+霹雳-10格斗弹,超视距打击能力占优,但载弹量要逊色于阵风,仅有于11个外挂点和6吨最大载弹量。

阵风具备14个外挂点和10吨载弹量,可混合挂载"流星"导弹(射程150公里)、"米卡"导弹及对地/海武器,多任务能力显著强于歼-10C,尤其适合核打击与远洋作战。

这次印巴大战,属于典型超视距空战场景:歼-10C凭借雷达和导弹优势更可能占据主动,而且雷达探测距离比阵风远20%-30%,阵风还没有发现歼10C,我们的小十就能一发导弹让阵风灰飞烟灭。

阵风理念仍旧是老式的近战格斗,而歼10C则注重远距离超视距空战,仅此一项,歼10C就在超远距离空战中完胜阵风。

综合来说,如果以空战能力为核心指标,歼-10C的综合空战效能更优;但若需兼顾多任务需求和国际市场偏好,阵风仍是强有力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