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一处热门景点,发生了一起针对游客的恐怖袭击事件。据报道,这起恐怖袭击已造成至少26名游客死亡,另有多人受伤,是印度近20多年以来,针对平民的最严重袭击事件之一。

受恐袭事件影响,印度总理莫迪当即中断了对沙特阿拉伯的访问,紧急回国召开了一场特别安全内阁会议。报道称,除了发文谴责此次袭击事件,重申印度政府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莫迪还在内阁会议结束后,宣布与巴基斯坦的外交关系降级,并称印方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立即关闭印巴主要边境检查站、驱逐外交官、暂停一项两国共享水资源的条约等,直至巴基斯坦"可信且不可撤销地"放弃对跨境恐怖主义的支持。

有分析指出,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这起恐怖袭击事件,之所以会引发新德里方面强烈不满,甚至于直接给印巴关系降级,与域内反政府武装分子疑似获得巴方支持这一情况有关。据英国媒体报道,尽管一个名为"抵抗阵线"的组织,宣布对袭击事件负责,称发起袭击的原因,是反对印度政府在当地"引入外来者"的政策,不过,印度警方仍然将袭击事件归咎于对抗印度统治的武装分子。

多家印度媒体认为,恐袭事件发生时,正值美国副总统万斯首访印度,莫迪外访沙特以及巴基斯坦军方高层重提克什米尔之际,这不像一个巧合,倒像是精心策划的产物。要知道,万斯此访标志着美印两国在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有了新进展,或将给印度发展带来机遇。

印度总理莫迪与沙特高层的会晤,则预示着"对等关税"浪潮洗礼下,地区国家有意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经济挑战。换言之,选在这个时间点破坏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安全形势,不仅会对当地旅游业发展造成破坏,加剧地区局势紧张,还会吸引更多国家的关注,让恐袭事件的影响力最大化。

据印度外交部通报,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对印度表示了"全力支持",称将与印度一道打击恐怖主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相继发声,痛斥这一袭击平民的恐怖袭击行动。

尽管巴基斯坦国防部公开否认了印度媒体的指责,称巴方与此次恐袭事件无端,但外界普遍认为,袭击事件会给克什米尔地区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甚至再次引发印巴之间的军事对抗。尤其是在印方出台断水、停签、驱离、撤员等一系列报复措施的情况下,没人知道莫迪政府是否会对盘踞在印巴两国边境地区的反政府武装势力,采取进一步军事行动,或者在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的同时,进一步对巴方发难。

目前唯一能确定的是,中国这两个重要邻国的外交降级,将给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增加更多不确定因素。毕竟地区国家之前的关注重点大多集中在"对等关税"问题上,更倾向于以沟通协商的方式共抗关税霸凌。如今,印巴关系急剧恶化,莫迪政府的工作重心,很可能会从"团结友邻"转向深化美印军事合作,毕竟只有获得更多的军事支持,印度才有可能在边境对抗中占据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