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当中人们仅次于三九天最怕的时候。三九天是怕严寒,而三伏天是怕炎热。随着入伏时间的临近,今年三伏天备受大家关注了。大家就是怕伏热的时候了。
今年三伏天可不简单,因为今年不再是40天的三伏天,并且还是十年来最短的三伏天。说到最短的三伏天,其实也有三十天时间。只不过是中伏少了十天时间。对于这样的最短三伏天,时间少了,并不是说酷热天气也减少了。我们要知道,三伏天到底热不热?热多久与三伏天是四十天还是三十天没有多少关系的。
不过,可以确认的是三伏天是有一伏、二伏和三伏这三个单独伏天组成的。且还有一个规律,一伏是伏热开启,二伏到伏热最强的时候,而第三伏则到了立秋时节,从季节上说到了秋季了,天气也渐转凉了。因此,按照老祖宗的说法,中伏则是三伏天中最热的时候。
但是,这个说法还要看不同的年景,因为中伏入节的时间早晚也是对伏天炎热程度有比较大的影响的。
按照古人的总结,中伏从入节时间来看,分为中伏来得比较早,这叫早中伏。中伏入节时间比较晚,就叫晚中伏。可见,早中伏和晚中伏从时间上就有很大不一样,同时带来的后期天气也会是有很大不同的。
有句老话这样总结"早中伏,大雨大涝;晚中伏,大热大旱",这个说法要怎么理解呢?
"早中伏,大雨大涝"
这里认为中伏如果入节比较早的话,其实,中伏入节早,认为出现倒黄梅雨的天气概率大。并且,还会出现数量比较多的台风天气的。
这样一来,我国自南向北会出现雨带移动。从华南、江南一带往华北一带移动的。特别是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这段时间,也正是中伏入节的这段时间,一些地区还会出现大范围强降雨的。并且,局地还可能出现大涝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从农业生产上来说,雨水及时补充了,旱情缓解了,有利于庄稼生产的。不过,我们也要做好短时强降雨带来的洪涝灾害天气。
因此,如果是早中伏,预兆的是多雨水的三伏天。
"晚中伏,大热大旱"
这里说的是如果中伏来得特别晚,说明后期天气还是会炎热,这样的话,中伏之后,还是会持续出现晴好高温天气,局地出现大热大旱天气。当然,出现大热大旱对农作物生长是有不利影响的。
今年中伏是在7月30号到来,今年中伏是早是晚呢?
根据老祖宗判定早中伏和晚中伏的方法,如果中伏在大暑之前到来就叫早中伏,如果中伏在大暑之后到来,就叫晚中伏。
今年大暑在7月22号到来,因此,今年中伏在大暑之后,属于晚中伏,预兆今年中伏到来时会是有高温酷暑天气了。大家要做好防暑降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