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在京收到喜讯,冯德莱恩坐不住,要派数万精兵入乌,特朗普这次罕见"准了"?
据报道,普京刚刚抵达中国,俄罗斯前线立马传来大捷。与此同时,俄乌战场的烈度又一次升级,欧洲政坛也彻底坐不住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高调宣称,欧洲正计划派数万大军进驻乌克兰,特朗普更被曝"罕见点头",承诺美方会"做后盾"。这些消息的交织,直接把俄乌冲突推上了新一轮博弈的风口浪尖。普京本人表态"不排除与泽连斯基会面",但外界都清楚,这更像是对特朗普的外交"照顾",而非对乌克兰的真正让步。俄军的行动节奏没变,战场上依然是"先打后谈"。
乌克兰这边,局势只能用"内外交困"来形容。前线节节败退,首都基辅和东南部多地接连遭遇大规模无人机和导弹袭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连着两晚成为重点目标,住宅楼、购物中心、铁路基础设施被摧毁。俄方宣称"所有打击目标均已达成",乌克兰军方则被迫承认,俄军已经进入第聂伯罗州并试图建立据点。与此同时,乌克兰还试图用无人机打击俄本土炼油厂,造成局部火灾,但对俄能源供应的实质影响有限。
雪上加霜的是,乌克兰国内腐败丑闻持续发酵。前线士兵流血拼命,后台高层贪腐如麻,士气本就低迷,如今更是跌到谷底。乌军在战场的被动,早已超出军事层面,成了体制性危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终于"坐不住"了。冯德莱恩高调放话,欧洲已经制定了"详细路线图",准备在俄乌冲突结束后向乌克兰派遣数万大军,作为对乌安全保障的核心内容。法国和英国表态最为积极,联合主导"志愿联盟"国防部长会议,明确要组建一支多国部队。美国总统特朗普被曝已经承诺支持,为这支部队做"后盾",包括指挥、情报等关键支持。
但欧洲真就铁了心要派兵吗?远远没这么简单。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立刻给冯德莱恩"泼冷水",称欧盟没有军事部署权,德国执政联盟也表示讨论"为时过早"。默茨总理和外长瓦德富尔都直言,德国军队进驻乌克兰"会让德国不堪重负"。英法可以高调鼓噪,德国却始终谨慎,内部分歧巨大。派兵意味着巨大的财政支出、后勤压力,还要面对国内反战游行的民意阻力。更何况,真要和俄罗斯正面硬杠,没人能保证能全身而退。
俄罗斯对此的反应极其强硬。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公开表示,北约国家军队出现在乌克兰境内,俄罗斯绝对无法接受,这种行为极可能让局势彻底失控。俄罗斯军方刚在哈尔科夫赢了硬仗,欧洲这边就曝出派兵计划,明眼人都能看出,欧洲是在担心乌克兰顶不住、希望用大兵团给俄军压力。
但问题在于,欧洲能不能真派兵,特朗普能不能真"做后盾",还得看各自的国内博弈。欧洲议会、各国国会、财政部、民意、军队,谁都不是省油的灯。法国和英国想"再当一次大国",德国更怕惹火烧身,美国则在大选周期里玩"选举承诺"--特朗普"准了",恐怕更多是给欧盟一个表面交待,真到派兵那天,美国会不会下场,还得打个问号。
乌克兰现在的局面,已经不是靠外部派兵就能逆转。泽连斯基呼吁美欧加码制裁俄罗斯,欧盟各国外长在丹麦开会,讨论冻结俄罗斯2100亿欧元资产,法国还打算推新制裁方案。可真要让乌克兰翻盘,光靠经济惩罚根本不够。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已经放话,"战略主动权完全在俄军手中",乌军只能被动应对,欧洲派兵更多是"救火",而不是"定局"。
其实看得更长远一点,欧洲的派兵计划本身就是一场"豪赌"。一旦落地,俄欧关系将不可逆转地恶化,地缘风险指数暴涨。普京访华后,中俄在能源、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会加深,俄罗斯"后院"更稳,面对欧盟的军事压力也会更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