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乏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导致残疾或者早亡。
一、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的血糖检测结果,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和糖尿病代谢状态分类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加上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mmol/L;或加上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二、糖尿病高危人群
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者,即为高危人群:
1.有糖调节受损史;
2.年龄≥40岁;
3.超重、肥胖(BMI≥24kg/m2),和/或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静坐生活方式或身体活动不足;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
7.高血压(血压≥140/90mmHg);
8.血脂异常;
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症等);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三、糖尿病的防治措施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首先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左右,糖基化血红蛋白总体建议控制在7.0%。除了对血糖要进行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血压和血脂的管理。通常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30/80mmHg,血脂建议以低密度脂蛋白为主要的控制目标。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选择全谷物、瘦肉以及大量水果和蔬菜。限制糖分和饱和脂肪(如奶油、奶酪、黄油)的摄入。
运动:减少久坐时间,增加运动时间。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监测:请留意可能的糖尿病症状,如过度口渴、频繁排尿、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伤口愈合缓慢、视力模糊和缺乏精力。如果您有任何这些症状或属于高风险人群,请咨询医学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