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蛇年初八,台岛再次被大机群突击式围锁。

据台"防务部门"最新发布的台海空域动态显示:2月5日6时至6日6时,发现共计27架次解放军战机进入台海活动,其中23架次从北部、西南及东部空域抵近台岛。

事实上,这次大机群的台海突击行动是在2月5日下午开始的。

据"台防务部门"2月5日下午临时加发的新闻稿称,至下午14:35分,共检测到23架次不同类型的解放军战机,包括歼-16、空警-500等进入台海活动。

从飞行轨迹看,这次行动的特点是在主、辅战机及无人机的配合下将整个台岛进行了一个四面合围,对整个台岛进行的是那种360度无死角的封锁式巡航。

特别是在西南及北部空域,明显有一个深入慑压的动作。

在北部、中部、东部活动的战机全部压在了台当局所谓24海里的"禁限制"线上。

这意味着我们对台岛的近逼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在不断突破,不断塑新常态,对于"台独"当局来说这是一个不喜欢看到也要看,不愿意接受也要接受的局面。

如果再将时间向前推一下,即在2月4日是有3只探测气球分别从台岛北部、台北上空及台中外海、澎湖附近飘过,就呈现了一个很清晰的:侦测--出击模式。

整体上就是一个实战的模型。

新年解放军第一次组织的大机群活动即如此强势,这对岛内"台独"分子绝不是好预兆。

面对气球飞到了头顶,战机飞到了淡水河这种极限压迫,赖清德当然是深感恐惧。

台"防务部门"也紧急采取了一些所谓的因应对策。

台军方以"防卫台北都市安全"为名将其海军陆战队66旅的编制及任务进行了大幅调整,将其指挥权移交给参谋本部,与宪兵202指挥部一起组成卫戍台北都市中枢的战略预备队,部署地也由北投政战学院院区前移至台北市区,同时抽调出100名陆战队士兵进驻松山机场。

显然,赖清德是怕被"斩首"而加大了在其经常活动的大台北地区的防务力量。

但这样就安全了吗?

2024年曾有一名大陆从士开着一艘快艇横穿台湾海峡后直达淡水河口,直到登陆也没有被人发现,如果顺着淡水河南进则可顺势摸进赖清德的办公室后门了。

事实证明,台岛的防务形同虚设。

岛内退将张延廷分析,"斩首"是一种超限战,会不会发生你都要有所考虑。

在松山部署陆战队是一种反"斩首",因为只要在机场一落地,有特工马上就可以实施"斩首"行动。

其实张所分析的完全是画蛇添足,以解放军目前的能力完全可以对"台独"分子进行远程精准的定点清除,导弹想打进你厨房就肯定不会打到卫生间。

斩首赖清德等"台独"分子不存在任何"技术性"问题,只是需要一点决心与一个契机。

有意思的是,正当台当局为防"斩首"加强了台北松山机场的部署之际,在日本的一个同样叫"松山"的机场发生了一件蹊跷事。

据日本四国爱媛县松山市的松山机场事务所透露,2月5日上午接获美军通报,2架原定是飞往山口县美军岩国基地的F-35战机因为"燃料枯竭"将要在该机场进行紧急降落。

那么到底什么原因让这两架美军先进战机会出现燃料枯竭的现象?

正常情况不可能是连燃料的飞行距离都计算不准。

还是岛内前空军副司令张延廷给出了解读,张称这可能是这两架飞机在空中进行了"缠斗",因为你要开加力就会增加油量消耗。

那么按照张延廷的分析,是不是可以理解这两架美军F-35要么是与外部的战机进行了激烈的对抗,要么是内部进行了对抗性的训练才导致油量消耗过大,不得不紧急在日本"松山"机场降落。

两架F-35从本州飞往北部的四国,从飞行方向目标看不排除是台岛的东部海域。

美军近期是加强了在东海附近与南海的行动。

近日还有未经证实的"大消息",美军的战略轰炸机传出在南海进行低空隐身飞行,结果是飞着飞着最后真的"隐身"了。

事实上,近年来有关中美的机舰在太平洋的海空域有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激烈"缠斗",比如中美顶级战机歼-20与F-22、F-35的对抗事后都被证明确有其事,而这种真实的对抗是有意义的,它会最大程度减少误判,特别是美军的误判。

这也为未来台湾问题以"相对和平"的方式解决提供了保证。

因为这些准实战的对峙完全决定着美军介入台海问题的方式与深度。

只要美军够客观,则它会做出在台海问题上做减法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