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最近算盘珠子崩脸上了!五角大楼拿着歼-20年产120架的数据狂敲计算器,愣是没算明白中国空军账本--明明歼-20单机7个亿,解放军却还留着70多架苏-27没退役,莫非在等歼-35接班?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说清楚,中国空军的装备换代到底藏着什么神仙算盘!

您瞅瞅苏-27这老伙计,九十年代刚引进那会儿可是金疙瘩,毛子连图纸都不给全,咱们硬是拆坏三架原型机才搞明白钛合金大梁怎么焊。三十年过去,当年能追着F-15跑的空中美男子,现在连歼-16的尾喷管都摸不着。去年珠海航展,歼-20表演落叶飘机动时,旁边停着的苏-27机舱盖都结蜘蛛网了,地勤大爷擦灰擦得直叹气:"这老伙计雷达屏开机得暖十分钟,跟老年机似的。"

但您要觉得解放军抠门就大错特错!歼-20年产120架的速度全球独一份,成都飞机厂三班倒干得冒火星子。单机成本从7亿压到5.6亿的秘诀全在规模化--您算算这账,年产百架能把研发费用摊到每架少1.4亿,这买卖比双十一凑满减还划算。反观美军F-22才造187架就停产,3.5亿美金的单价够咱们造三架歼-20还带找零。

苏-27赖着不退还真不是缺钱。西部战区高原机场常年摆着十几架苏-27UBK,您猜干嘛用?专门给印度阿三唱空城计!雷达开机就是满屏雪花点,三哥的阵风战斗机凑近一看,还以为碰上电子战部队,吓得掉头就跑。这招"废物利用"把俄制老古董玩出赛博兵法,毛子军工代表看了直竖大拇指:"达瓦里氏,论改装脑洞还是你们行!"

更绝的是苏-27的"鲶鱼效应"。东部战区拿老苏-27当蓝军陪练,歼-20飞行员追着打都能练出"闭眼锁敌"的本事--毕竟苏-27的雷达反射面积跟公交车似的,打不准的可以直接转业卖红薯了。去年中俄联合军演,歼-20用霹雳-15在400公里外点名苏-35,俄军指挥官盯着数据链直呼:"你们拿苏-27练出来的手速,欺负人!"

歼-35接班这事儿才是真·战略阳谋。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早就饥渴难耐,就等这款隐身舰载机上去秀肌肉。您别看歼-35体型比歼-20小一圈,肚里乾坤大着呢--主弹舱塞四枚霹雳-15,侧弹舱挂两枚霹雳-10,还能外挂鹰击-21反舰导弹,活脱脱航母上的瑞士军刀。最骚的是机身蒙皮用上纳米晶体涂层,维护工时比F-35少一半,地勤小哥擦飞机比洗车还快。

老美现在最怵的不是歼-20下饺子,而是歼-35要上舰。您想想,福建舰带24架歼-35出门,作战半径覆盖整个南海,配合空警-600预警机,能把F-35C堵在第二岛链喝洗脚水。洛马公司急得把F-35C生产线改成三班倒,结果零件供应跟不上,五角大楼采购官天天被国会议员骂得狗血淋头。

解放军这手装备换代牌打得那叫一个稳准狠。苏-27不退,是给歼-20争取爆兵时间;歼-35上舰,是要把战场推到别人家门口。等老美反应过来,东海怕是已经停满歼-20改的忠诚僚机指挥平台,太平洋的天空都得改姓"中"!

要说遗憾也有--当年为逆向苏-27摔的那三架原型机,零件现在还躺在沈飞博物馆里。但看看现在,歼-20带着歼-35在南海画地图,苏-27在二线发挥余热,这螺旋上升的装备史,不就是中国航空人最硬核的逆袭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