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官网消息显示,11月4日,中方将欧盟对我电动汽车反补贴终裁措施起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此前,今年8月,中方已将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初裁措施诉至世贸组织。
这是中国第二次就欧盟对中国制电动车的反补贴税提出咨商请求,而咨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争端的两方找到彼此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现在,关于中欧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磋商也有了最新进展,11月7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证实欧盟技术团队已于11月2日抵达北京,双方就价格承诺方案具体内容正在进行密集磋商。
何咏前表示,10月25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视频会谈,双方重申了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政治意愿,明确了继续将价格承诺作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解决途径。10月29日,欧方公布终裁结果,同时表示将继续与中方就价格承诺进行磋商。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本周三确认当选,外界关注,特朗普对欧盟和中国加征关税的政策,是否将影响中欧的谈判进程。
关税是美国总统可以单方面实施的少数政策之一,对美国和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10月15日的公开会议上,特朗普表示,如果他成功当选,将征收全美历史最高的关税,提议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60%的关税,对其他所有进口商品征收最高达20%的关税。"我信奉关税,"特朗普上月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表示,"对我而言,字典中最美的词是关税,也是我最喜欢的词。"
事实上,除了中国,欧盟也在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的加税名单上,欧盟和美国之间的汽车关税问题也正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次集会上曾表示:
"我告诉你,欧盟听起来很好,很可爱,对吧?所有的欧洲小国都团结在一起。"
"他们不拿走我们的车。他们不拿走我们的农产品。他们在美国销售了数百万辆汽车。不,不,不,他们将不得不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图说:特朗普向汽车工人发表演讲
来源:Times
摩根士丹利的研报分析,若特朗普上台,可能会增加欧盟车辆出口的关税风险,德国车企受影响最大。
目前,欧盟对进口汽车征收10%的关税,而美国对欧盟制造的车辆征收2.5%的关税,但对轻型卡车和皮卡征收25%的高额关税。因此,研报认为,可能受美国关税调整影响的欧洲出口通常为高端SUV和轿车,因为这些高端产品对价格上涨的需求弹性可能更具韧性。
在投资者确认特朗普胜选的消息后,当地时间11月6日,德国汽车制造商的股价大幅下跌。其中,宝马股价下跌 6.6%,奔驰下跌 6.4%,保时捷下跌 4.9%,大众下跌 4.3%。这四家公司是周三德国 DAX 股市指数中跌幅最大的公司之一。
对于欧盟来说,机械和汽车是对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美国是德国汽车制造商最大的出口市场,而德国汽车制造商已经承受着巨大的财务压力。
预计美国企业将直接受益于特朗普政府的企业减税政策,但汽车制造商尤其可能受益于更强的保护主义和可能放宽的排放规定。
因此,雪佛兰和凯迪拉克的母公司通用汽车和福特的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上涨了 4%。拥有克莱斯勒、道奇和吉普等多个美国汽车品牌的 Stellantis 周三上午在欧洲股市上涨。特斯拉股价更是飙升14.75%,创下2023年7月以来的新高。
来源:新华社
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曾林(Max Zenglein)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和欧盟都有可能需要应对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加剧,因此可能更有动力达成协议,或至少防止局势进一步升级"。
曾林同时强调,中欧谈判尚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本次会议在北京可能主要是探索任何潜在协议的范围。
不过,也有专家持不同意见。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君特(Jacob Gunter)就指出,尽管特朗普上台意味着中欧谈判将承受更多压力,以应对可能扩大的贸易冲突,但他对中欧能否尽快达成协议并不乐观。他说,过去几周,也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取得了重大进展。
君特认为,特朗普对华60%的关税竞选承诺,可能使欧盟在与中国的电动车谈判中占据更多优势。这是因为"欧洲市场的价值将显著提升,中国基本上可以放弃对美国市场的期望了"。
美国乔治城大学新兴技术治理学教授麦卡锡(Mark MacCarthy)也认为"不会这么快出现成果"。
此外,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贸易限制具体将如何及何时实施尚不清楚,因为美国企业对新政府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有很大的发言权。"因此,这两种发展都表明谈判将拖延一段时间,且"中欧双方都有动机限制冲突,不让蔓延到其他领域"。
不过麦卡锡也表示, 目前"协议的形式正逐渐明朗--中国就电动车在欧洲的最低价格达成协议,以争取降低关税"。
在特朗普可能带来的关税威胁下,中国和欧盟更有可能在电动汽车贸易争端中寻求妥协。事实上,北京和布鲁塞尔对讨价还价并不陌生,他们在 2013 年的太阳能电池板贸易争端中就达成了一项避免额外关税的协议。
欧盟贸易专员候任人马罗斯·塞夫乔维奇周一强调,任何最低价格协议都需要像新关税一样有效和可执行。
(来源:路透社、南华早报、亚洲时报、asiafinan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