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一】为降低美国对海外芯片的依赖,美国总统特朗普正酝酿一个"狠招"。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26日独家爆料称,特朗普政府正考虑要求芯片企业在美国本土生产的芯片数量,必须与其从海外进口的芯片数量保持相当。若长期不能保持这一1:1的比例,有关企业将面临关税处罚。
知情人士透露,该构想源于特朗普上月的表态。当时他表示,若科技企业增加在美国的投资,将可避免高达100%的半导体关税。
但报道分析称,与单纯扩大本土投资相比,实现国内与进口产能对等难度更高,因为海外产品往往价格更低,而美国供应链调整困难,扩产也需要时间。一旦该想法落地,这一举措将使美国现已非常复杂的关税体系变得更加复杂。
知情人士称,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已与半导体行业高管讨论过该计划,并强调这是出于"经济安全"的必要措施。
《华尔街日报》指出,芯片在现代经济中无处不在,为从智能手机到汽车的各种产品提供动力。企业常常将美国制造的芯片送至海外组装成电子产品,再返销至美国市场,这使得征收关税的实际操作非常具有挑战性。目前尚不清楚未来关税将如何计算征收,政策细节也仍有可能调整。
英特尔芯片 视频截图
该报称,美国政府一直对国内科技企业过于依赖海外芯片感到担忧,尤其是几乎主导了该市场的中国台湾地区。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24日对福克斯商业频道表示,"世界经济最大的失败点在于,99%的高性能芯片都是在台湾生产的","他们做得很好,他们有一个很棒的生态系统,但在风险管理方面,我们必须将一部分需求--我不知道是30%、40%还是50%,转移回美国或我们的盟友国家,无论是日本还是中东,我们每天都在为此努力"。
对于政府正在讨论的新政策,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回应称,美国不能依赖外国进口来满足事关国家和经济安全的半导体需求,但"除非政府正式宣布,任何有关我们政策制定的报道都应被视为推测"。
知情人士表示,在新要求下,如果某企业承诺在美国生产100万颗芯片,该数额将被逐渐计入,直到新工厂竣工,而在此之前,企业及其客户可以免关税进口芯片。政策初期,该流程可能会有所放宽,以给企业调整、增加在美产能的时间。
报道分析指出,这一模式可能对苹果、戴尔等大型科技公司构成挑战,因为他们从全球范围内进口大量含有不同芯片的产品。若新制度实施,这些企业或需要追踪所有芯片来源,并与芯片制造商合作,以确保进口量与美国生产量相匹配。
同时,这对部分正在扩大美国产能的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利好,比如台积电、美光科技公司、晶圆代工厂格芯等,让他们在与客户谈判时拥有更大筹码。
但问题在于,美国真的有能力生产出等量的具有竞争力的芯片吗?为呼应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号召,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增加了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并因此而获得特朗普称赞,但业内分析师普遍认为在美国生产iPhone几乎不现实。
美国前总统拜登2022年就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向企业砸下数十亿美元的补贴和拨款,但市场反应冷淡。一些公司抱怨说,他们的客户在有外国产品选择的情况下,不愿意为美国制造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华尔街日报》指出,特朗普政府的新计划就是,借助关税威慑迫使企业加大对美国制造的采购。美国政府目前正就芯片进口是否影响国家安全展开调查,并预计将在调查结束后公布新一轮关税措施。然而,若涉及一些高度先进或特殊规格的芯片产品,因美国短期内无法量产,政策落地可能遭遇阻碍。
而且,关税"大棒"威胁带来的只是短期刺激,很难转换为长期需求。德州仪器首席财务官拉斐尔·利萨尔迪此前曾表示,在加征关税的预期刺激下,所增长的订单量仅属短期现象,难以带来持续性需求。英飞凌亚太区总裁蔡士钊也强调,关税政策令全球半导体行业面临高度不确定性,企业难以制定长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