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中国海关发布公告称:在持续对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的长期国际监测和中方独立取样监测结果无异常的背景下,中方决定对日本水产品有条件的恢复部分区域进口。
一直以来,日本政府决定将核废水排向海洋的举措,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和反对,尤其是中国做为日本第一大水产品消费市场,每年约价值460亿美元的成千上万吨水产品运抵中国市场,这一现象无疑是会造成民众的恐慌,而中国海关也与2023年8月24日全面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而时隔两年之后,中国恢复对日本水产进口,明显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基于中国海关部门发布的公告内容,笔者也归纳出3条先决条件。
首先,紧邻福岛核污水排放地点以及渔业流通网络复杂不利于监管的区域禁止对华输入水产品,包括福岛县、群马县、宫城县、东京都、千叶县等10个都县,其次,日本水产品在出口申报时,必须提交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报告和鱼类产区证明,中方将独立采取无规格的抽样检查,若日方未实施监管规则,中方将采取控制措施,最后,对于被暂停的日本水产品企业需要重新申请注册,整个过程必须符合中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管理规定。
能够看出,中国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是充分考虑到民众的健康安全,首先让日本企业重新注册对华贸易资质,可以清除一些不遵守监管劣迹斑斑的日企,第二、让日本水产品出具政府派发的合格放射性物质检测证明,无疑会加重日本渔业的成本负担,最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日本水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下降,而非2022年的40%份额,不过,对于日本而言真正的考验,应该说是来自中国民间的担忧,考虑到民众对于日本核污水长期排放的深刻印象,中国的消费者是否会重新接受日本水产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换句话说,日本政府想要长期耕耘中国市场,就要长期坚持对日本渔业出口的严厉监管,否则,不仅民众会集体抵制,对于中日互信也会造成恶劣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