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奥运冠军夫妇给孩子打针话题上热搜,"打针增高"话题再次摆上台面,吸引了不少网民的好奇。
给小孩注射生长激素的视频截图
给小孩注射生长激素的视频截图
其实"打针增高"早已不是新鲜事儿,一年前,成都市民郭先生下定决心给小孩注射生长激素,最终小孩确实长高了几厘米,这让郭先生和家人觉得"罪没白受""钱花的值"。
像郭先生一样,类似因为担心孩子长不高引发的身高焦虑,逐渐成为现在一些家长的"心病",通过网络打听、口口相传,家长寄希望于外力增高,开始选择"打针增高"。12月16日,记者采访了部分使用过生长激素的家长,孩子长高是否有"秘诀"?生长激素到底该不该用?存在哪些影响和副作用?针对一些问题也询问了相关专家。
身高取决于基因,也依赖科技和财力
孩子的身高和家长的"心病"
"我家孩子比较矮小,有没有可能增高啊?"8岁女孩小悦的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小悦是"二宝",到了一定年龄后家人发现小悦和同龄人相比,显得有些矮小,"主要姐姐在这个年龄段的时候,才一米出头,相比确实矮了些。"
作为新一代物质条件大为提升的家长,资讯的丰富让家长对孩子身高趋势更为敏感,李女士就是这样的家长,她说自己的焦虑是有"依据"的:她特地网上查了国家卫健委《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价》给娃娃做了测量比对,"小悦120厘米身高,按表格一测算,就是同年龄段女孩子当中偏小的。我看了很多帖子,就更着急了,去了医院挂号,找医生询问解决的方法"。
"医生跟我说,目前可以先观察,孩子生长速度慢,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李女士还记得,医生强调现阶段小悦的身高偏矮小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良,比如生活中挑食,或者存在慢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父母本身遗传的原因导致身高偏低,后者的话,到一定年龄段就可以考虑用医学干预的办法去处理了。
每天一针8000元/月
想长高须有一定的财力支撑
记者通过医生和朋友,打听到一些已经打针或正在打针疗程的孩子家长。总体来看,对于自家孩子"打针增高"还是多有隐晦,并不像邹市明夫妇那样公开透露。在表示匿名后,市民郭先生讲了一下自家孩子打针的情况。
对于生长激素的作用,有的家庭似乎并未接触过,但郭先生提前早就对其进行了充分了解。
郭先生有两个女儿,大宝今年11岁,在班级里和同龄段的同学比,他发现站在队列中,自家孩子身高明显矮小。咨询的医生告诉他,现在这个有科技的支撑,如果需要给孩子"增高",可以尝试使用生长激素,但打针次数有点多,费用也不低,家长可以考虑考虑。
刚开始,郭先生和家人还一度犹豫。但后来打听到,孩子的班里就有几名女同学已经在打生长激素了,这就让自己下定了决定,再次来到医院,给大宝购买了生长激素,并根据医嘱开始按时打针和检查。
"具体就是每天打一针,然后隔一个多月去医院检查一下。"郭先生说,在打生长激素之前,还进行了详细的身体情况采集,包括体格检测、抽血、测骨龄等流程,然后再判断适不适合打生长激素。评估后打针,注射周期是一年,这对孩子来说有点遭罪,家长也要抱一个坚持到底的决心。
更重要的是,这个费用不低。郭先生说,一个月大概要6000元,一年花费接近八万。 这个钱不是小数目,但看着孩子身边的同学都在打,郭先生和家人还是咬牙出了这笔钱。
坚持打完了整个疗程,花了这笔钱后,郭先生称看到了效果。
郭先生告诉记者,平时家里人对于小孩生长发育问题格外关心,按照医嘱打针过后,他们惊发现小孩的个头确实有长高了,"有效果,量了一下,大概长了有8、9厘米。"
对于注射生长激素之后是否存在副作用以及其他影响,郭先生说,目前他们没有发现小孩有什么不适症状,"好像打了针,人长胖了些,除开之外没有发现其他副作用。"
"救星"还是"克星"?
"救星"思维带来"身高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焦虑
记者巡查近年来有关生长激素的报道发现,家长的焦虑,是生长激素被启用甚至"热捧追逐"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悦的家长李女士就讲到了自己的经历称,她知道身边有朋友在给孩子打"增高针",但多是很亲密的小圈子里面分享效果,"家长心头焦,身高不想让娃娃输在起跑线,别个都在想办法,你不想办法,感觉就对不起孩子,自己肯定不想落后嘛。"
通过网络和口口相传形成的"救星思维",就让更多家长担心孩子的身高会影响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就寄托用金钱购买科技,通过干预的办法让孩子把个子调高,有些报道提到的副作用则让一些家长更加忧虑了。
曾有媒体报道深圳一小孩身高109厘米,家庭焦虑得整宿睡不着,带孩子注射一年的生长激素,结果身高从109厘米长至120厘米,一年内长高了11厘米,而没打激素前一年只长高了五六厘米。可副作用也随之而来,孩子经常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却找不到病因。此外,每次上完体育课后,孩子总感觉肌肉酸痛,早晚还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症状。后来停用生长激素后,孩子身体才逐渐恢复正常。
专家解读:
生长激素有偏见,但也应慎重使用
"生长激素只在符合适应症的情况下才会被使用。"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董文渊就此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生长激素是激素的一种,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安全的。
所谓"符合适应症",就是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染色体异常、特大综合症、SHOX基因缺陷、努南综合征、小胖威利综合征以及特发性矮小症(ISS)等。但在实际的生长发育门诊中,董文渊遇到了不少家长对激素存在误解和恐惧。"以前人们提及的激素多指糖皮质激素,它与生长激素有本质区别。糖皮质激素危害较大,可能引发水盐代谢紊乱等副作用,生长激素是一种肽类激素,其结构与人体内生长激素几乎一致,通过分泌生长因子促进软骨增长。"
董文渊强调,所有药物都可能有不良反应,生长激素也可能有。如果孩子符合生长激素的适应症,医生会明确告知家长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比如可能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胰岛素血症、骨密度下降等情况。"每个患儿使用后的获益是不一样的。但总体而言,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一旦骨骺接近闭合,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她说。
并非所有儿童适合使用生长激素
根据《柳叶刀》最新研究显示,近35年来,中国人的身高越来越高,19岁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75.7厘米,中国女性的平均身高为163.5厘米。
如何达到理想身高?董文渊指出,70%靠遗传,30%靠后天,而后天因素是指运动、营养、睡眠,以及适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或在特定适应症下使用生长激素。
针对网友提出的"男孩长高晚是正常的"的观点,董文渊认为,现在晚长现象已经比较少见。晚长首先与遗传倾向密切相关,比如孩子父亲有过晚长的情况,其次,如果是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则需满足一系列条件,包括孩子没有全身疾病、充足营养、身材匀称、骨龄正常等,这类情况较为少见。因此,她建议家长不应盲目认为孩子将来会自然长高,而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
她也表示,并非所有儿童都适合使用生长激素。如果骨龄在正常范围内,生长激素是不用考虑的。儿童身高不足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有的小朋友是因为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吸收不良,引起了个子长不高,有的是因为营养不良,平常挑食偏食等,还有的是因为入睡很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以及其他很多原因。所以,不是说孩子个矮就打针,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病史、检查,再进一步地看怎么选择一个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