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伍麦叶的熏笼精】

最近几天,大批美国网民涌入小红书注册为用户,带动世界各国网民跟风,从沙特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天涯海角的网民都出现在小红书的页面上。

自家网民投奔小红书的行动在美国引发了广泛注意,各家知名脱口秀节目都加以报道,并嘲讽当局禁止Tik Tok的行为徒劳无功。

仇恨教育在中国网民的开放态度前不攻自破

小红书一直是中文平台,"老外"们对其一无所知,他们大多对中国和中国人民也毫无了解,冒然闯入,心里都觉得含糊。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小红书的老用户给予了大方和热情的回应,让异国新用户们意外而惊喜。消息在社交媒体上传开,美国医学专家、意大利市长等精英人物也都来开号,接着各国网友跟风而至,无一例外地收到了中国网民的关注和欢迎。

这几年,国内的小红书用户一直按照谐音自称"红薯"、"薯友"、"薯子",于是便把异国新用户妙称为"洋芋"。随即,红薯和洋芋的活跃互动开始了,几天下来,洋芋们纷纷被温暖到,在各个社交媒体上发表感想:他们原来对中国的想法完全是错的!

美国用户在小红书以及X等平台上吐露心声:

 "我难以相信,我们竟被教导着害怕你们!而你们是那么和善,有趣,热情好客!我已经报了一个汉语班,一定努力学习,以便和你们更好地交流!"

"我们被告知:中国的大多数人都很贫穷,工作过度,住在拥挤且不舒适的公寓里。城市的污染非常严重,以至于看不到天空,会让人生病。基础设施建造得不好,建筑质量问题很常见。"

"我们一辈子都被教育要害怕中国人民--他们会打过来,他们会打过来!那都是假话,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充满友情,张开手臂欢迎我们。别糊涂了……他们都给我发来学做饭的视频了!"

一位美国用户进一步反省:

"这几天在这个应用软件上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我一向以为自己懂得的那些东西是多么的谬误。关于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以及相关的一切,我自以为了解的一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刻板印象(stereotypes),而我甚至都没意识到我拥有那些刻板印象。不过我保证会通过这个平台,从真实的人们这里努力了解更多的东西。"

另外一些美国网友更是痛斥本国社会对人民强力施展propaganda--政治宣传,给普通人灌输关于中国的全套负面观念。

这些洋芋的坦诚反省透露了一项严肃事实,那就是"美国政府对中国人充满敌意",因此"教育我们(美国普通民众)害怕中国,(相信)那是一个压抑和悲伤的地方","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中国不是我们的朋友"。

也就是说,美国的权势机制持续地向民众展开针对中国的"仇恨教育"、"恐惧教育"。这一策略从何时出现,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通过哪些途径施展,都有待我们的学者加以关注。正视并且研究这一情况,并不是要激化矛盾,更不是要制造对美国的敌意,相反,是剖析清楚这一情况里的复杂因素,增进我们对美国的了解,从而制定有效的对策。

比如说,那套仇恨教育里含有根深蒂固的西方优越论同一神教影响下的种族主义,把中国人定性成没有灵魂、没有思想、没有创造力,甚至没有情感,像机器人一样只会麻木地服从指令。

该套教育里也包含着"中央王国论"的成分,宣扬中国人冷漠自私,生活在封闭的圈子里,对其他民族抱有最严重的种族主义歧视,任何人如果想要进入中国人的封闭空间里,都一定会遭受冷遇和拒绝。

因此,洋芋们在第一次发帖时都谨慎地首先道谢,"谢谢你们接受我来到这里",还有人表示"希望不会打扰到你们",生怕遇到冷暴力。

结果中文网友表示:"你留下来不需要我们的同意,每个人都有权利使用某个平台。"不仅如此,薯友们还热心帮这些初来乍到的外国人解决遇到的困难,包括出视频教他们如何顺利注册。很多洋芋不懂中文,红薯就指点他们使用翻译软件。有趣的是,没过两天,红薯们在留言时竟自觉地采用翻译腔,仅仅为了洋芋们使用翻译软件时能得到准确的译文。

更惊喜的是,小红书的团队连夜加班,为平台添加"一键翻译功能"。一位洋芋惊讶地发现,她一觉醒来之后再上小红书,帖子下面的评论部分竟添加了自动翻译,这让她一时不敢相信眼睛,感动至极。中国人"包容语言差异,对语言非常灵活"所体现出来的宽厚和善良,一举击碎了各国网友心里的错误成见。

对于陌生的外国网友,中国网友还真心地给予欣赏和鼓励,能注意到帖主的优点并加以赞美,很多洋芋在外网上从来没有收获到那么多的夸奖,又激动又喜悦。很多人随即对小红书,对薯友,产生了认同感,宣称"那是我的家,他们是我的家人"。

美国人自己制作的图示,呈现小红书用户的分布状况

美国网民开始反思

中美两边都对彼此的世界感到好奇,希望了解对方的普通人生活,于是,自发的经验交流就大规模地开展起来,网友戏称为"对账"。

"你问我答"与"主动介绍"并行,每个人都大方地展示各自的家、城市、工作,并互相解答疑问。第一次,人们通过民间交流看到了他人的世界,而事实产生了震撼。

中国网友惊讶地发现,美国并不像一向听闻的那么美好:

在美国,并不存在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相反,医疗费用高昂到有些人看不起病、治不起牙,救护车的收费也很惊人。很多人靠学生贷款念完大学,毕业后的收入却无法顺利还学贷,以至于学贷利滚利越滚越大,相伴大半生。买下房子后,要年年交房产税,导致一些房主担心上岁数后收入降低,无力交房产税,七老八十的时候失去住所。普通人的收入也没有预期的那么高,不足以让人们承担旅游等享受。

美国网友则更为震撼:

中国良好的城市建设、先进的基础设施让他们惊呼"我们美国才是第三世界"。从汽车到餐饮,物价在直接换算之下竟是那么低,也让他们特别在意。尽管中国网友一再解释,两国之间存在收入上的落差,不能简单靠汇率来比较物价,但美国网友还是意难平。各种细节,如很多中国人天天外出吃早餐,也让他们羡慕和惊讶。不过,最触动他们的是,中国的超市和市场竟有那么多的新鲜蔬菜和肉、海鲜,价格又那么优惠,相比之下,美国平民只能负担工业化食品。

新鲜的见闻促动美国网民思索,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和社会面临问题,开始质疑与反省。其中一位尖锐地指出,美国人一直遭灌输的观念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乃洪水猛兽,如今却发现美国只是一个"反乌托邦",却并没提供更好的制度。

对于这种现象,很多人士都抱有良好的预期。一位心理治疗师很兴奋地认为:

"这些人(中国网民)愿意分享他们的文化、技术、城市和进步,大大扩展了美国人的视野,这24小时里发生在美国文化当中的事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和联络途径,在那么多美国人的头脑里提供了新的神经通路。"

另一位精神辅导师则认为:

"美国人受到了震撼,因为忽然发现他们接受的都是宣传,让他们相信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结果竟是假的,这意味着新时代开始了,世界历史开始加速了。"

我们可以注意到,美国人的领悟力并不差,他们的反省不限于上述宏大主题,在与中国网友的互动中,他们敏感的心灵随时都在吸取经验,自我审视。

例如,一位俄勒冈青年表示,在小红书上的几天经历让他感到,中国网民的目的性更强。他发布视频展示所拥有的大概二十英亩土地,结果留言一致问他准备怎么开发利用,计划种什么作物?他反省道,在美国,很多人只是满足于坐拥土地,却根本想不到开荒,对此中国人会觉得是一种浪费。于是他开始思考,是不是美国人太不珍惜资源了?他说,上小红书真是打开眼界的经历。

由此可见,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一样,是谦虚好学、善于内省的民族,只要打通渠道,都能从他人那里获得借鉴。

顺便说一句,这位青年又发了一则视频,就在其土地上种植蔬菜征询意见。中国网友马上搜索俄勒冈的自然条件,发现与辽宁接近,便给出了一篇建议,认为可以搞农家乐式的农庄。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种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做法是一种很自然的传统,但在美国人看来,却是特别暖心的善意。

喜庆与灿烂的地球村

总体上,这些天小红书的气氛是欢快放松的,一位中国在英留学生总结得好:

现在小红书上是中外交流大杂烩,大家聊得热火朝天,有一种喜庆感和灿烂感。就好像每家每户都拿个小板凳摆出来,开始招待客人,而外国人进村后就挨家挨户串门凑热闹。

中国网民制作的漫画,表现小红书新老用户喜相逢的欢腾场面

其实,外国网友的到来也让中国网友大开眼界,美国茶农、秘鲁的原住民舞者、欧洲古典音乐专家……"赛博"(cyber)把五湖四海连接起来,推送到眼前,好多人都一口气刷屏几个小时停不下来。

加纳青年教师展示当地的学校

意大利网友介绍百年历史的咖啡馆

这时候,新中国的教育体系就彰显出了优势。早有网友指出,我们的国家是按照优秀人才的标准培养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于是,一旦在小红书上与异国网友相遇,中国网友扎实的知识基础、正直的世界观就惊讶和触动了新朋友们。

有北美原住民问,你们知道我们吗?知道我们的遭遇吗?中国网友回答,我们在世界历史课上学到过,我们知道美洲的历史。

有美国黑人女孩倾诉受到了歧视,马上有中国网友留言,我在一个个看你的帖子,会找到那个歧视者然后骂死他。一天后,那位黑人女孩激动地再次发帖,说她从来没有感到过那么多的善意。

有阿拉伯网友惊讶,学阿语的中国人好多呀,中国网友就诚实相告,其实很小众,只是中国人基数大,凑到一起就显得人多了。

诸如此类,很多国家的网友都来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吗?多多少少都会得到回应。中国网友还每每通报说,我们不在乎种族和肤色以及其他背景,只根据道德评判一个人,此外还有一个标准就是豆腐脑该吃甜的还是咸的。

最幽默的是,一遇到意大利网友提问,中国网友就会群起用菠萝披萨去逗趣,对方也会心地回应,一起做个乐子人。

同时,潍坊的警察"蜀黍"用中英双语展开关于毒品的普法知识,黄山旅游局则拍马赶到,向国际友人推广黄山……

这种喜庆感和灿烂感触动了外国网友,让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向往和好奇,结果,几天来洋芋的一大热衷是学做中国饭,从炖排骨到加热冷冻包子,然而竟有人把冷冻包子浸在水中"蒸",把中国网友急得什么似的。初步成果是很多洋芋做出了西红柿炒鸡蛋和鸡蛋羹,大人孩子都爱吃,到小红书来晒成果,薯子们不分中外,一起得意洋洋。

美国网友做的荷花酥

网友们随即感慨,这不是世界本来该有的样子吗?这不是我们一直期待的生活吗?三十年前互联网开始普及的时候,我们就以为,会有这样的地球村的。

李华终于收到了Lucy的回信

热闹当中,不知哪一位网友谈道:

当年,在中学英语课上,我们的考题是用"李华"的身份给说英语的朋友Lucy、Lily或Jim写信,这么多年后,看小红书,我感到好像终于收到了回信。

洋芋们接收到了这则略带感伤的消息,于是真有美国网友写出了回信,"李华"们有很多已然人到中年,看到了回信,眼泪顿时下来了。一位"李华"说,她是在地铁上读到回信,当场控制不住泪水--我的青春终于得到了回应。

接着,这则消息在X等平台上传开了,很多英语网友也流下了眼泪,纷纷动笔给"李华"回信。很多人都在信中说,你们知道吗,我们美国孩子都听说过一件事,如果一直挖洞,就能挖到中国去。所以,当中国孩子给我们写信的时候,美国孩子在挖洞,想要前往中国。

一位美国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布视频,念他给李华的回信

还有英语网友说,我是英语世界的"李华",正在学汉语,希望能有一位中文世界的笔友"Lucy"。

于是,大家悟道,原来,近些天发生在小红书上的一切是一场双向奔赴,是一场早在期待中的、只是延误了几十年的相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