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至2月5日发生的洛杉矶大火是自然气候异常与人为管理漏洞交织的灾难。圣安娜风、极端干旱和气候变化提供了"燃料",而消防能力不足、电力设施隐患及政策滞后则放大了灾害后果。目前具体火因仍在调查中,但这场大火已警示需系统性应对气候风险与基础设施升级。大火造成的损失不仅体现在天文数字的经济破坏,还暴露了保险体系的脆弱性、气候政策矛盾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失衡。其长期影响可能重塑加州的住房市场、保险行业和灾害应对机制,成为气候变化时代城市防灾的典型案例。

大火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成本

这次大火是美国历史上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经济学家通过历史数据和模型推算,总损失在950亿至1640亿美元之间,其中直接财产损失约340亿美元,其余为基础设施、环境清理和健康成本。AccuWeather等民间预测机构则认为,总损失可能达到2500亿至2750亿美元,包括环境修复、长期经济影响等间接成本。

此外,官方统计显示至少28人死亡,另有13人受伤。超过16,000座建筑被烧毁,包括11,000栋独户住宅。基础设施与环境破坏严重,火灾导致42万户断电,供水系统污染,道路和桥梁受损。火灾释放的PM2.5和有毒污染物导致空气质量指数爆表,健康影响和长期生态修复成本难以量化。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监测显示,此次火灾的碳排放量创下1月份历史新高。

UCLA预测洛杉矶县2025年GDP将下降0.48%(约46亿美元),当地企业工资损失达2.97亿美元。好莱坞影视产业因停摆损失数亿美元。火灾摧毁了约16,240套住房,占洛杉矶县年均新建住房量的三分之二,加剧了住房短缺。租金短期内上涨,长期可能因保险成本上升和风险溢价导致房价分化。

低收入社区因防火设施不足更易受损,而富人可雇佣私人消防队(日均费用2000-1.5万美元)保护房产,凸显资源分配的不均。洛杉矶消防局2025年预算削减1760万美元,导致设备维护不足、人员短缺,甚至依赖囚犯参与灭火。消防栓缺水和植被清理滞后也被归咎于资金不足。共和党批评民主党环保政策导致防灾不力,民主党则指责前总统特朗普借灾难政治化。联邦援助因政策附加条件(如水资源管理改革)也迟迟未到位。

保险赔付与行业危机

这次大火的初步保险赔付估算为750亿美元,但实际覆盖可能更低。因许多高价值房产(中位价约200万美元)通过加州政府的"公平保险计划"(FAIR Plan)投保,其赔付上限仅为300万美元,远低于重建成本,导致大量房主需自付差额。火灾加剧了加州的保险危机,多家保险公司计划上调保费(如State Farm申请22%的费率上涨)或退出高风险地区。再保险公司(如瑞士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的年度巨灾预算可能被消耗30%,进一步推高全球保险成本。

为应对洛杉矶地区持续加剧的火灾和气候挑战,加州保险局(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Insurance, CDI)最近决定允许保险公司按气候变化预测的前瞻性风险模型提高费率。此外,还允许保险公司将更多的火灾相关成本转嫁给投保人。这一决定是在保险行业、消费者监督组织和保险局之间多方博弈下做出的被迫之举。

表像原因包括火灾损失不断增加、保险公司撤离加州市场,以及众多房主因没有保险而可能失去抵押贷款的威胁。费率上调也不仅仅是因为行业追求利润或监管失职,其根本问题复杂得多。在社交媒体情绪化言论和公众注意力短暂的当下,过于简化问题只会激发对责任归属的争论,却无法深入解决政策和结构性挑战。

深层原因:灾害定价与减缓定价的博弈

保险危机的主要表现在于,第一,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加州等高风险地区的保险公司面临巨额赔付压力,已开始大规模撤离。2023年,加州前12大保险公司中有7家暂停或限制新业务,部分公司(如State Farm)终止了数万份高风险地区保单。摩根大通估计,此次大火保险损失可能超过200亿美元,成为压垮部分保险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政府托底保险项目(FAIR计划)已不堪重负。无法获得私人保险的居民被迫加入政府支持的FAIR计划,但其储备金仅约7亿美元,而此次大火的总保险风险预估达60亿至500亿美元,远超出偿付能力。FAIR计划的负债在2022年已突破1万亿美元,可能通过保费转嫁成本至全州投保人。再次,连锁反应将会威胁经济稳定。有专家警告,若加州、佛罗里达州等地的"气候保险泡沫"破裂,可能引发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的全球金融体系动荡。保险业亏损已蔓延至传统低风险地区(如爱荷华州),导致保费上涨、承保范围缩窄,进而威胁房地产市场和经济稳定。

第三,次贷式风险重现。如果监管不足的新兴保险公司填补市场空白,而这些公司由于资本薄弱,长期可能因破产导致投保人损失,类似次贷危机模式。

围绕前瞻性风险模型的改革核心有两种方法:灾害定价和减缓定价。灾害定价专注于大规模、高严重性的事件,允许保险公司根据受气候影响的预测模型调整保费。而减缓定价则通过降低保费奖励房主采取主动措施,例如升级建筑材料或清理防火隔离带。

从数据可用性来看,灾害建模利用了已经相对成熟的复杂预测,这些模型能够模拟多种场景下的野火或极端天气,但通常依赖于专有算法。而减缓定价依赖于更细化的本地化数据,可以捕捉具体改造措施对减少损失概率的渐进影响。然而,将这些数据整合到费率中,需要对具体改造对实际损失结果影响的标准化和可靠信息。

由于保险公司对基于灾害的调整更有信心,因此这些作为对气候相关损失的短期财务保障的变革,通常率先实施。这种方法能够让公司确信其不会在前所未有的野火或自然灾害面前低估风险。如果最初仅以减缓定价为重点,保险公司可能仍会选择退出高风险市场,理由是数据不足以及对各种房屋加固改进措施的折扣率回报不确定。因此,灾害定价首先实施,虽然稳定了市场,但给消费者带来了更高的保费负担。

保险行业改革的路径选择

在一个更加成熟的保险环境中,灾害定价与减缓定价应当协同运行。随着关于房屋改造的数据变得更加可用且标准化,保险公司能够更可靠地奖励那些投资于抗风险措施的房主。随着时间推移,灾害模型可以结合更细化的数据,反映社区范围内的减缓措施,从而优化风险评估。这一过程的成功取决于政府机构、学术研究人员、保险公司和地方社区之间的强有力合作。

持续的数据收集和透明的建模方法将使风险分配更加精确,同时促进预防性措施的广泛采用。

州或联邦支持的激励措施,例如针对防火加固的税收抵免或低息贷款,可以减少抗险投资的成本和财务风险。保险公司则可以提交清晰的费率计划,阐明减缓措施如何转化为保费折扣。这种使家庭和社区层面的激励一致的气候变化适应性转变,最终可以平衡保费,求得双赢。处于易受灾害区域的居民也将受益于一个承认主动风险减少而非单纯惩罚高风险地区的系统。

具体改进措施和方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调整保险市场定价机制。首先,加州政府通过新规,允许保险公司将气候风险因素和再保险成本纳入保费定价,并加快费率审批流程,以吸引保险公司回归市场。其次,允许风险分区域差异化定价,推动高风险地区保费上涨,同时通过补贴减轻低收入群体负担。

二是强化政府保险计划的可持续性。通过引入更多私人保险公司注资或联邦支持,扩大FAIR计划的资金池,缓解储备金不足的问题。同时改革再保险机制,增加再保险覆盖范围,分散巨灾风险至全球市场。

三是基础设施与政策协同改革。首先,通过加强建筑防火标准,推广耐火建材、建立防火隔离带,降低火灾损失。其次,通过控制野地-城市交界区(WUI)的扩张,限制高风险区域房地产开发,减少潜在损失。再次,通过优化火灾管理政策,从"零火压制"转向"可控火烧"等生态管理措施,减少森林燃料积累。

四是推动气候适应型金融工具。通过开发气候韧性债券等金融工具,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灾害防御和灾后重建。建立跨区域风险共担机制,例如联邦层面的气候灾害保险池,分散单一地区风险。

五是推动保险业脱碳与责任追溯。呼吁保险公司通过减少化石燃料承保,将资源转向可再生能源项目,减少对化石燃料业务的依赖,以降低长期气候风险。 同时通过法案,允许保险公司和灾民向化石燃料公司索赔, 追究责任,以分摊气候灾害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