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5年要抓好的九项重点任务。其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位居九大任务之首,引发广泛关注。关于需求的描述,从前几年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拓展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此次定调会议最值得关注的亮点之一。

如何理解"全方位"?笔者认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就是要从原材料生产与供应、生产技术升级、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参与、人才培养、人口增长、产品创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财政与货币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就业政策、对外经贸合作等全领域入手,通过加大宏观调节力度,实现全方位的需求扩张。

2024年前10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9万亿元,同比增长3.5%,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9.9%,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拉动力。今年以来,中央针对"扩大国内需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国内需求扩张和供给优化产生了正面影响。特别是在消费领域,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显现,让家电家居类产品的消费需求逐步释放。截至10月15日,有超过2000万名消费者申请参与家电以旧换新,其中1013.4万名消费者购买了八大类家电产品1462.4万台,带动销售额达到690.9亿元。而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9%和18.7%,较零售业总体增速分别高11.4个和14.2个百分点。在"双十一"促销带动下,11月同比分别增长更是高达28.8%和74.4%。

受消费复苏驱动,生产侧也出现了较大回升。国家统计局11月30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生产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52.4%,连续三个月处在扩张区间并保持上行趋势。消费制造业也继续保持高产能,半钢胎开工率11月涨1.2pct至79.13%;ABS开工率上行较为明显,本月环比涨8.01pct至71.11%。需求侧的复苏对生产的拉动力度仍在持续上行,既激发了各行各业增长的内生动力,也为以需求促发展的政策方向注入更大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受外需放缓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制成品需求可能面临挑战。数据显示,11月新出口订单虽上行0.8pct至48.1%,连续两个月下降后重新上涨,但这一定程度上可能与担心潜在不确定性,造成抢出口等情况有关。未来一段时间,部分民营企业可能因关税、预期降低等因素减少相关领域投资。因此,继续以扩大内需应对外需不确定性显得尤为紧迫。不过,考虑到日前会议明确提出,将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因此2025年高技术及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增速为6%左右。一系列的财政、货币等政策"组合拳",也将为制造业投资提供更有力的"内生性"支持。

未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望使基建等领域投资增速加速回升。首先,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需求不断增长,地方政府在新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较大需求与支出空间。在大规模地方政府化债计划和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能力的共同推动下,地方财政将更能把注意力放在发展高质量基建上。同时,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也将推动铁路、水利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有效增长,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提升至5.5%。

其次,在房地产领域,尽管长期施工面积及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将持续对房地产投资造成一定影响,但随着房企"降杠杆"成效逐步显现,明年房企偿债压力进一步减轻,房企风险总体可控。地方土地储备专项债和商品房收购计划的推出,也将推动房地产直接投资边际改善。较低的房贷利率、首付比例以及部分限制性购房政策的取消,有助于推动大城市住宅市场率先止跌企稳,带动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金额跌幅显著收窄,并推动居民部门传统耐用品如建筑建材、家具类消费支出的增长。

再次,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更高投资效益,也将推动制造业投资积极向好。随着减税降费、以旧换新支持政策的不断落地,新消费领域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居民存量房贷利率的下调,让约5000万户家庭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1500亿元左右,为居民部门其他消费支出提供了空间。叠加以旧换新政策,将有效推动汽车等消费制成品需求释放。

最后,随着政府一边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解除消费的后顾之忧;一边逐步扩大服务领域开放、降低门槛,创新服务消费场景,从而增加优质商品、服务的供给。双管齐下,将持续拓展和提振国内电信、医疗、养老等服务消费,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更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服务消费需求。

综合来看,笔者预计2025年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有望升至70%,全年拉动GDP增速约3.4个百分点,贡献率和拉动率较2024年上半年分别上升10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在继续扮演经济增长重要角色之余,有效推动壮大新型消费、扩大各行各业的发展与生活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全方位的需求扩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