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真的闹不动了,希望中国高抬贵手,一个月内结束这场"闹剧"
据新京报援引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特朗普在白宫向媒体表示,不想再进一步提高中国商品的关税,还公布了"中美谈判时间表",称与中国的协议可能在未来三到四周内达成 。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特朗普缘何此时做出这样的表态,这场中美之间的"关税闹剧"真能如他所愿在一个月内结束吗?
特朗普上台后,就不断挥舞关税大棒,推行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其目的,一是妄图以打贸易战为威胁获取更大利益,二是为了转嫁其国内矛盾,三是为了维护其经济霸主地位,遏制其他国家发展 。美国先是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后又宣布对大多数国家暂停实施所谓"对等关税"90天,将"关税大棒"主要瞄准中国。
特朗普(资料图)
然而,美国这一系列关税政策,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给自身带来诸多麻烦 。美国加征关税导致美国国内物价大幅上涨,日用品价格飙升,每个美国家庭的开支显著增加。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调查显示,美国消费者对关税带来的影响感到担忧,认为政府对关税强调太多,对物价上涨强调太少。
同时,美国农业、半导体等行业深受其害。美国大量农业生产者面临财务破产,2024年美国农场破产数量同比上升55%。半导体行业因芯片等半导体器件依赖进口,新关税政策使相关产品成本大幅上涨,英伟达等企业股价下跌,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每年损失超过10亿美元 。
在国际上,美国的关税政策也遭到多方反对。加拿大和欧盟等公布一系列反制措施,批评人士指出,特朗普频频挥舞关税大棒,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冲击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和全球经济分裂 。美国的盟友们也态度不一,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讽刺美国,美欧关系出现裂痕;日本政府首度与美交涉"对等关税",日本自民党组成执政联盟的公明党党魁齐藤铁夫将访华,且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态度上十分积极,间接反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美国的关税施压,中国一直坚定立场,采取坚决有力的反制措施 。在贸易层面,中方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且明确表示若美方继续关税数字游戏,中方将不予理会。在产业领域,中国收紧对关键矿产资源的出口,对多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和出口管制名单,对美国的军工行业进行"卡脖子" 。
例如,中国加大对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而稀土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高科技、军工等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美国在这方面对中国存在一定依赖 。同时,中国航空公司暂停接收美国波音客机,给美国相关产业带来冲击 。此外,中国还持有近8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一旦局势恶化,抛售美债将动摇美国的金融霸权,这也让美国有所忌惮,公开喊话中方"脱钩归脱钩,但没让你抛售美债" 。
从当前情况看,特朗普提出在未来三到四周内与中国达成协议,更多是出于自身困境的无奈之举 。他希望赶在实体经济受到更大影响,并体现在各上市企业的第二季度业绩前,与中国就关税完成谈判 。同时,特朗普政府也担心,如果不能在6月份的6.5万亿美元国债到期前与中方达成协议,中方可能会通过抛售美国国债,抬升美债利率的方式来向白宫施压。若想避免6月可能发生的债务违约、信用破产,5月份达成协议是较为理想的时间点,这差不多也就是他所说的未来三到四周 。
特朗普(资料图)
但中方在与美方的谈判中,始终有着明确的态度和坚定的立场 。中方对与美方进行经贸领域磋商持开放态度,但前提是美方要停止极限施压、胡作非为,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对话 。美国必须认识并改正错误,切实拿出诚意,撤销单边关税,而不是靠释放一些烟雾弹来迷惑中国 。否则,即便特朗普定下所谓的"最后期限",也不过是一厢情愿,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难以得到真正解决 。这场由美国挑起的"关税闹剧",最终能否在一个月内结束,关键在于美方是否能改变其强硬、不合理的态度,以务实、平等的姿态与中国进行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