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盟友自身难保,短短一周内,石破茂两度道歉,菲律宾人冲上街头,怒骂马科斯"卖国"
2025年7月的最后一周,华盛顿的政客们或许正举杯庆祝--他们用"美国优先"的大棒,成功让两个关键盟友日本和菲律宾同时陷入政治地震。在东京,自民党总裁石破茂一周内两次公开道歉,参议院选举惨败让这个统治日本政坛近70年的豪门政党首次失去两院控制权;在马尼拉,数千民众焚烧总统马科斯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肖像,高喊"卖国贼"的口号响彻街头。讽刺的是,这两场看似不相干的危机,背后都站着同一个操盘手:那个举着关税大棒、要求盟友无条件献上经济主权的美国。
当石破茂在自民党恳谈会上鞠躬致歉时,这个动作已经是他本周第二次表演。参议院选举结果堪称自民党建党70年来最惨烈的滑铁卢--席位从56席暴跌至38席,加上此前丢失的众议院和东京都议会多数席位,这个曾经"永远执政"的政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这场政治海啸的源头,要追溯到石破茂与特朗普签署的那份《美日关税协议》。表面上看,日本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像是个胜利,但魔鬼藏在细节里--东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承诺,以及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限制。
比起日本政坛的暗流涌动,菲律宾的抗议现场就像一场直接的政治审判。马科斯发表国情咨文时,奎松市的示威者用焚烧总统肖像的方式,给这份报告打了最真实的分数。他们愤怒的导火索,是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炫耀的那条消息--"菲律宾将对美国商品实施零关税"。而马尼拉得到的回报,是美国对菲关税从20%"优惠"到19%,这份协议未来五年将让该国损失270亿至320亿比索的财政收入,相当于全国医疗卫生预算的三分之一。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马科斯显然低估了民众的反弹力度。当抗议队伍里同时出现举着稻穗的农民、拎着扳手的工人、捧着教科书的学生时,这场运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政治分野。最致命的打击来自体制内部: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直接引用宪法条款,批评总统"为外国利益牺牲主权";退役空军少将波基斯更在电视访谈中警告,苏比克湾的美军弹药库可能让菲律宾变成"亚洲的乌克兰"。这些言论撕碎了马科斯团队精心编织的"国家安全"叙事,也让人们看清一个事实:所谓美菲同盟,不过是白宫用来制衡中国的廉价棋子。
耐人寻味的是,当马尼拉街头火光冲天时,华盛顿的反应却充满算计。特朗普一面称赞马科斯是"伟大的合作伙伴",另一面却对记者说"菲律宾当然可以和中俄做朋友"--这种轻佻的态度连《华尔街日报》都看不下去。
日本和菲律宾的危机,本质上暴露了美国同盟体系的结构性腐败。特朗普政府的"分层勒索"策略极其精明:对发达国家用产业链绑架(如逼迫日本半导体业断供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用安全承诺讹诈(如用南海问题拿捏菲律宾)。但这种竭泽而渔的战术正在引发剧烈反噬,印尼和越南悄悄启动本币结算协议,连韩国都在考虑降低美元储备比例。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更值得玩味的是中俄的应对。这些动作看似微小,却精准戳中了美国同盟体系最脆弱的软肋:当华盛顿无法提供经济红利时,军事保护伞就变成了昂贵的奢侈品。
此刻的石破茂和马科斯,或许正隔着东海共享同一种苦涩。一个用5500亿美元买来政治自杀,一个用国家主权换来1%的"优惠",他们的命运共同印证了国际关系中最残酷的真理:甘愿做棋子的国家,最终都会发现自己在棋盘上连卒子都不如。而2025年7月这场席卷东京和马尼拉的风暴,终将被历史记录为美国霸权解体的重要节点--当盟友开始集体反抗时,帝国黄昏的钟声就已经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