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自家老牌车企开始跟不上时代,落后中美,欧洲国家又开始玩起了小心思。欧盟委员会分管产业战略的执行副主席塞茹尔内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公开对中国车企下手,他认为,在中美竞争对手来势汹汹的背景下,欧盟需要动手帮自家汽车产业一把。而他口中的所谓"帮一把"的具体措施就包括对中国投资"设定条件",并剑指中国车企在欧洲的生产基地,以及寻求多元化出口,或者制定新规则以保护欧洲的生产。在他看来,目前一些欧洲国家的汽车制造商使用中国零部件和中国工人组装中国汽车,这是不可接受的。很明显,他这就是赤裸裸的在暗示欧盟对在欧洲的中国车企生产基地采取措施。

不可否认,随着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崛起,我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比逐年递增,但这完全是市场本身的选择。如果真的按照塞茹尔内所说的通过对中国在欧车企进行打压,以此来拉自家车企一把,这不就是单边保护主义吗?其行为势必会对国际市场秩序带来破坏。去年,欧盟就曾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了关税,但结果呢?到头来不还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些欧洲政客怎么就不长记性呢?在正常市场竞争中打不过中国企业,所以就要对中国资产下手了?

如果将这件事看作是近期欧盟对华开的"第一枪",可以说欧盟27国对华已经连开3枪了,另外两枪分别与"技术"和"稀土"有关。首先,在技术方面,欧盟彻底卸下了"自由市场"的伪装,妄图逼迫中国向其转让技术与知识产权。欧盟当下正在考虑出台一项新规,要求在欧投资的中国企业满足特定条件才能进入当地关键市场,其中就包括强制转让技术、使用一定比例的欧盟商品或劳动力等。尤其是对新能源电动车电池技术知识的转让,欧盟最为关注,因为欧盟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电池等零部件方面最依赖中国。说好听一点,这叫"技术转让",说不好听一点,这就是赤裸裸的"抢劫"。

其次,在稀土问题上,由于之前中美釜山会晤达成一定共识,我国放松了对美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但欧盟并不包括在内,这就让欧盟非常难受。可即便是这样,欧盟不仅不反省自身的问题,却还妄想报复我国。在这之前,由于英国矿业巨头英美资源集团向中国五矿出售镍矿业务,欧盟决定对这件事进行调查。其目的有两个:第一,通过调查该交易,为中欧在稀土等关键矿产问题上的谈判增加筹码,以此争取在谈判中获取更有利的地位;第二,欧盟担心交易完成后,中国企业在全球镍供应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那样欧盟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更加依赖中国,因此,欧盟想借机横插一脚,阻止这笔交易。

通过上面这3枪不难看出,欧盟这是要开启全面反华的节奏。显然,这绝对不是与我国打交道的正确方式。对于贸易争端问题,我国态度早已明确,总结起来还是那句话"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倘若欧盟方面仍要一意孤行,我国肯定是不会后退一步的,并且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无论是提起WTO 诉讼,还是对等贸易反制措施等维权路径,我国都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