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菲律宾仿佛陷入了"双线作战"的政治风暴:一边是前总统杜特尔特还在荷兰海牙的牢房里,等待国际刑事法院的进一步审判。
另一边,马尼拉街头却早已乱作一团,民众怒火冲天,要求现任总统马科斯下台,看似是前任与现任的"历史清算"交错展开。
但真正让政局摇摇欲坠的,不是海牙的法槌,而是街头的泥浆和雨水,腐败、洪灾、债务、愤怒,搅成一锅烂粥,眼下的菲律宾,正在为过去几十年积压的问题付出代价。
防洪腐败案捅破"民怨天花板"
马科斯这届政府,原本靠着"稳健形象"和大搞基础建设起家,结果却被一场洪水冲得底裤都没了,8月爆出的防洪工程腐败案,彻底点燃了民众的怒火。
这不是普通的豆腐渣工程,而是"幽灵项目"+政商勾结+偷工减料的"三合一套餐":政府拨出去的300亿比索,最后变成了马尼拉市中心半身深的积水和数万人无家可归的事实。
媒体调查发现,不少承包商根本没动工,钱却早早到账,而那些真的动工了的项目,不是水泵坏了,就是排水管道直通民宅。
这桩丑闻曝光后,民众的愤怒瞬间从网络蔓延到街头,9月初,抗议者原本只是打着"调查到底"的横幅在市政厅外集会,没几天就升级为全境性的示威潮。
泼泥浆、堵公路、包围公共工程部,甚至在宿务和达沃等城市,爆发了与防暴警察的正面对峙。
警方紧急调动数千人维稳,主要城市陆续进入"红色警戒";与此同时,多个行业工会也宣布罢工,抗议政府"系统性腐败"。
但问题不止是这一个腐败案,而是它撕开了菲律宾政治系统的旧伤口,迪斯卡亚家族等老牌政治势力的"裙带资本主义"模式再次被摆上台面。
昔日"总统资金"无人监管,如今反被质疑成了"家族基金",经济层面,17万亿比索的国债压得国家喘不过气,人均负债飙升到1.8万元人民币,老百姓实打实地感受到"自己的钱被贪了,水还淹了家"。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丑闻,而是压垮民众耐心的最后一根稻草,从"反腐"到"清算马科斯",只是一步之遥。
杜特尔特案是镜子,但不是焦点
相比之下,远在荷兰的杜特尔特,虽然名字仍频繁出现在国际新闻中,但在菲律宾国内的存在感却越来越像"背景音乐"。
这位曾以铁腕扫毒而声名远扬的前总统,自2024年3月被捕以来,至今仍被关押在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的特别羁押中心。
他所面临的指控,涉及反人类罪、滥用国家暴力等重大罪名,原定2025年下半年举行的第二次听证会,因其律师提交"严重认知缺陷"医疗文件而被无限期推迟。
ICC的态度也趋于谨慎,有可能参考卢旺达"卡布加案"的处理方式,对其长期羁押而不审判。
但在菲律宾国内,杜特尔特案的政治热度明显降温,一方面,他的忠实支持者仍坚信"扫毒就是正义",另一方面,反对者则更关心眼前的"新腐败"。
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虽然几次公开露面,但面对父亲案件的敏感性,她选择了低调沉默,也让外界看不清她下一步的政治棋局。
有趣的是,这场"历史清算"反而衬托出马科斯政府的现实危机,杜特尔特案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权力带来的后果,而马科斯面对的,则是眼下活生生的政治失控。
讽刺的是,国际社会盯着一位"过去式"的前总统审判,而菲律宾民众却更想"现在就结账",这不是谁更坏的问题,而是谁更让人失望。
马科斯守不住的是民心
面对排山倒海的抗议和骂声,马科斯政府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的失误",先是总统发言人出来"重申言论自由",再是承诺"彻查腐败",但这些空话早已无法安抚情绪。
更让人紧张的是,军方和警方的动向开始显得不那么"例行公事":取消休假、进入战备状态,一边维稳,一边对媒体放话"忠于宪法",这话听起来没毛病,但在菲律宾这种军事介入政治史丰富的国家里,听众自动带上了"翻译器"。
抗议的诉求也在快速升级,从"严惩腐败"到"清算马科斯",再到呼吁"重建国家信任机制",多个学生组织、劳工联盟和宗教团体已公开参与,并计划在9月21日发起全国同步大罢工。
这个日子并不普通,是马科斯家族历史上戒严统治的纪念日,这场示威若成规模,将可能成为政权稳定性的分水岭。
更棘手的问题在于,马科斯政府试图通过"外部议题转移法"来稳住局面,比如在南海问题上频频"秀强硬",靠近美国阵营,喊话对抗"海上威胁"。
但这招反而激起了反感,抗议者在街头焚烧美军雕像,表达对"外部干涉内政"的愤怒,对他们来说,水没过去,一切都是空谈,当政府连城市排水都管不好,谁还相信它能在海上保卫国家?
马科斯想靠外部政策包装内部失败,结果是里外不是人,对外强硬没换来民心,对内腐败却露了底裤,如果9月21日抗议升级,军方态度又模糊不清,那"清算马科斯"的节奏恐怕就不是口号,而是真实可能。
回看这场风暴的两条主线,一条是遥远的海牙,一条是脚下的街头,杜特尔特案的推进缓慢而复杂,是一场跨国法律体系下的漫长清算。
而马科斯政府的困境则是眼前的、火烧眉毛的现场危机,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却共同暴露出菲律宾政治生态的深层问题:治理不力、体系失序、民众对政治人物的信任彻底崩塌。
说到底,菲律宾今天的乱局,并不是哪一个人出事了这么简单,而是过去几十年积压的制度性失败集中爆发。
马科斯政府原本有机会靠着经济改革和基础建设稳住局面,但他赌错了时间、错判了民意、选错了应对方式,现在,街头的抗议者不再等待调查报告,而是直接要求"换人"。
杜特尔特或许还要在牢里等很久,但马科斯的"倒计时"已经开始,这个国家的下一步,不再由谁掌权决定,而是由谁真正回应民意来决定,政治清算,不只是历史的回顾,更是现实的分水岭,菲律宾,已经走到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