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最近东欧局势风起云涌,波兰高调宣布击落"俄军无人机",这可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北约国家军队首次直接拦截并攻击俄方目标。按理说,北约一向习惯幕后支援,这一次波兰军方却直接出手,局势一下子升级了不少。波兰总理第一时间开会,态度很坚决,说"我们可能正面临大规模挑衅",还启动了北约第4条规定。这一条款被称为北约的"安全压舱石",全体盟友都得坐下来,商量怎么应对威胁。波兰明显是借这事给俄罗斯一个下马威,向外界释放了极强的信号。

这次事件的起因,是波兰军方称有接近20架俄罗斯无人机"入侵"波兰领空。虽然波兰军队迅速将其拦截击落,但波兰还是坚决定性为"侵略行为"。波兰武装部队表示,在夜间越境时,波兰和盟军战机都紧急升空应对,雷达与防空系统高度戒备。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波兰政府下令关闭主要机场,华沙机场因"国家安全的军事活动"紧急停运。波兰还封锁了与白俄罗斯的边境,东部多地居民被警告尽量留家不外出。可以说,这波操作让全波兰都紧张起来。

俄罗斯方面的回应出人意料地低调。俄驻波兰临时代办立即澄清,这些无人机不是俄罗斯的。俄罗斯国防部也表示,没有计划攻击波兰,愿意与波方沟通交涉。俄罗斯愿意放低姿态,一方面可能是想避免局势恶化,但另一方面也让人怀疑,事情背后会不会还有其他隐情。到底是误会一场,还是有人故意挑事,谁也说不准。

这件事有几个关键看点。首先,这是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首次在实战中动手拦截俄方目标。以往北约只送武器、训兵力,自己绝不下场。这次波兰的举动,等于打破了"你不越线,我不动手"的潜规则。其次,如果这些无人机真是俄罗斯的,那就是俄罗斯一次精心试探,摸北约的底线;但也不排除是乌克兰或者北约自导自演,想借机拉北约下水,减轻自己正面战场的压力。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制造危机",给北约突破援乌限制找理由。不管真相如何,危险都在加剧,局势可能迅速升级。

波兰的情绪非常激动,直接启动了北约集体防御条款。北约内部也高度戒备,生怕局势失控。

关键时刻,中国站了出来。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明确表态,中欧班列是中波、中欧合作的旗舰项目,符合双方利益。希望波方切实保证班列安全通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中方还强调,在无人机事件上,希望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争端。中国这番话,既是对欧洲的善意提醒,也是对波兰的冷静劝导。毕竟,一旦东欧局势恶化,中欧班列受阻,欧洲民生、市场供应都要跟着遭殃。中国的立场一贯是"多做降温的事,少做拱火的事"。

不仅如此,中国还用实际行动参与"灭火"。外交部长王毅应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波兰三国外长邀请,将于9月12日至16日访问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和波兰。这次外访,正逢欧洲局势敏感期,意义重大。一架包机已经起航,王毅外长将亲自前往,展开沟通和斡旋。

中国这趟"欧洲行",其实肩负着双重任务。第一,是"稳定器"角色。波兰刚刚启动北约防御机制,情绪高涨,王毅此行有助于劝解波兰冷静下来,减少误判,防止危机失控。第二,是"桥梁"作用。通过与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等相对中立的欧洲国家沟通,推动大家更多思考对话、和平、共赢,而不是一味跟风喊打喊杀。

其实,欧洲这边的心态也很复杂。一方面担心局势升级,影响自身安全和经济;另一方面又不想完全倒向美国和北约的极端路线。这时候,中国"和平之友"的身份格外重要。王毅外长此访,不只是表态,更是实际行动。包机起航,亲自上门沟通,展现了大国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