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的报道

2008年有个记者叫简光州,在《东方早报》写了篇700字的报道。这篇报道后来让中国乳业市值蒸发200亿,也彻底葬送了他的新闻生涯--当年他就像戳破皇帝新衣的小孩,在所有媒体集体"装死"的时候,勇敢的指出三鹿奶粉的伪装,拯救了无数的儿童!

河北石家庄的奶粉车间里,流水线上的工人们看着成吨的三聚氰胺倒进奶粉罐时,可能觉得自己在给奶粉"补钙"。这种白色晶体能让蛋白质检测达标,价格却只有真蛋白的1/5。三鹿董事长田文华更绝,她把这种化学配方称为"行业通行做法",后来庭审时才承认:从2005年接到第一起投诉到2008年东窗事发,他们处理投诉的方式就是给家长塞钱封口。

三鹿奶粉照片

最魔幻的是案发前三个月,三鹿刚拿到质检总局颁发的"奶粉销量冠军"奖杯。这个红色奖杯现在看就像个血色惊叹号,当年挂在三鹿展厅里时,下面还摆着国家科技进步奖证书。直到30万"大头娃娃"哭声响彻全国,人们才发现自己给孩子都喝了什么,三鹿奶粉当初可是比同类奶粉,足足贵了3倍的价格,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长大,哪怕自己吃的差点!

现在超市货架上,进口奶粉永远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年轻父母们宁可多花三倍价钱,也不敢赌国产奶粉的良心。当年涉案的22家企业里,有19家至今还在生产,只不过包装上多了几十个检测认证标志--就像杀人犯出狱后纹了满背的关公像。

有个细节很多人不知道:简光州曝光前,已有媒体收到三鹿的300万封口费。他顶住压力发稿那天,总编室里烟灰缸堆成了小山。报道刊发后,他的电话成了受害者家长24小时的诉苦通道,有家长抱着孩子尸体照片冲进报社,也有领导打电话骂他"破坏稳定"。

现在回头看,三聚氰胺不过是面照妖镜。它照出某些企业家血管里流着的不是血而是三聚氰胺溶液,照出监管部门的检测仪早就调成了创收模式,更照出我们每个人在真相面前的集体失明--毕竟在2008年之前,谁没喝过几包问题奶粉?

十五年过去了,三鹿旧址改成了商业综合体。田文华从无期徒刑减到了16年,当年涉案的官员多数已退休。只有那些永远长不大的"大头娃娃"还在提醒我们:比三聚氰胺更毒的,是沉默的大多数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侥幸心。

当初的儿童

那么我们的英雄--简光洲现在过的如何呢

他目前家庭美满,妻子贤惠,女儿健康,生活重心注重事业与家庭的平衡。

他在2012年离开《东方早报》后,简光洲与朋友共同创办了环智传媒集团,担任上海环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伙人及上海业务总经理。公司专注于公关传播、品牌顾问和新媒体营销,年营业额超过2亿元,在行业内排名前十,服务于多家头部机构。他还曾在2023年1月在抖音曝光国泰君安财务证券信息问题,展现出对真相和正义一如既往的执着。

简光州近照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我们的国产奶粉如今怎么样了:

如今的国产奶粉,早已不是当年三聚氰胺阴影下的模样。曾经那场风暴,让整个行业陷入泥沼,也让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降至冰点。但这些年,行业监管层层加码,新国标严格规范原料、理化指标,注册制更是让奶粉配方无处遁形 ,违规操作再无生存空间。

不少国产奶粉企业卧薪尝胆,从源头把控奶源质量,投入大量资金升级生产工艺、加强研发。如今货架上的国产奶粉,包装上不再是徒有其表的认证标志,而是实打实的品质提升。曾经只敢远观进口奶粉的年轻父母,如今也会认真比较国产奶粉的营养配方。

可我们也不能忽视,市场上仍有部分中小品牌在大品牌的挤压下艰难求生,品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偶有出现。十五年前的伤痛虽已逐渐淡去,但"大头娃娃"的哭声仍在耳边回响,时刻提醒着我们:守护国产奶粉品质,这场战役,永远不能松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