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秋季学期全面开启,全国多地教育部门陆续公布2026年中小学寒假时间安排。受学段划分、气候条件及教学计划影响,各地寒假时长与起止日期呈现显著差异,为家庭规划假期活动提供重要参考
北方地区:寒假较长,覆盖春节全周期
黑龙江省教育厅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寒假自2026年1月16日起,至2月28日结束,共计44天;普通高中寒假从1月22日开始,至2月28日结束,为期38天。大连市教育局公布,小学、初中寒假为2026年1月15日至3月1日,共46天;高中寒假从1月22日至3月1日,共39天。两地寒假均覆盖整个春节假期,且时长超过南方多数地区,主要考虑北方冬季寒冷,延长假期可减少学生在校活动风险。
中部地区:学段差异显著,高中假期较短
武汉市教育局安排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与幼儿园寒假自2026年1月31日起,至3月4日开学前结束,共33天;普通高中寒假则从2月7日开始,至3月4日结束,仅26天。郑州市教育局公布的校历中,义务教育阶段寒假为2026年2月1日至3月4日,共32天;高中阶段寒假从2月12日至3月4日,共21天。中部地区高中假期普遍比义务教育阶段缩短1周左右,反映高年级教学进度压力更大。
南方地区:假期相对紧凑,衔接春季学期
海南省教育厅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寒假自2026年1月17日起,至3月2日开学前结束,共44天;普通高中寒假从1月24日开始,至3月2日结束,共38天。杭州市教育局则明确,中小学寒假统一从2026年2月7日起,至3月4日开学前结束,共26天。南方地区寒假时长差异较大,但普遍与春季学期开学时间紧密衔接,避免假期过长影响教学连贯性。
特殊安排:北京学段划分细化
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校历中,义务教育阶段寒假为2026年1月24日至3月1日,共37天;非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寒假从1月31日至3月1日,共30天。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多区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如延庆区成立四海珍珠泉教育集团,实现师资、课程资源共享,但寒假时长仍按学段严格划分,未因教育改革调整假期安排。
家庭规划建议
面对多地寒假时间差异,家长需结合本地校历提前规划:
1. 北方家庭可利用长假期安排冰雪活动或跨省旅行;
2. 南方家庭需注意高中阶段假期较短,避免安排长途行程;
3. 全国通用建议:提前1个月预订交通、住宿,关注学校期末考试与休业式安排,避免与假期起止时间冲突。
目前,洛阳、上海等地尚未公布正式校历,但参考近年安排,义务教育阶段寒假或集中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高中阶段假期可能缩短1周。家长可通过本地教育局官网或学校通知获取最新信息,确保假期规划与教学安排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