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快报》3月24日消息,面对步步紧逼的美国关税以及中印关系逐渐改善的新局面,印度正考虑放宽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对华实施的一系列贸易、航班和签证限制,并为中国投资打开大门。报道称,印度在商业关系上与中国和解是不可避免的,还能借此向美国发出信号以对冲施压。

中国是印度贸易第一大伙伴

印度政府声称要放宽对华贸易限制,大谈"和解不可避免",甚至要给中国投资"开绿灯"--这突如其来的善意,像不像恒河岸边忽晴忽阴的天气?

中企的第一反应却是这样的:对中国滚子链征收6.34%反倾销税时,当小米九年利润被一张555亿卢比罚单吞噬殆尽时,中国企业若真信了这番"和解"的甜言蜜语,恐怕只会沦为下一茬待割的韭菜。

这不禁令人思考,这"和解"背后,是美国的鞭子还是印度的算盘?

印度《快报》称,对华商业缓和是为对冲美国关税压力,"向华盛顿发出信号"。

这哪里是和解?

分明是拿中国当筹码,演给美国看的苦情戏!特朗普一句"印度关税最高",莫迪便慌忙转身示好中国,如此"战略摇摆",谁敢保证明天风向不会变?

更讽刺的是,就在3月24日宣布放宽对华投资当天,印度财政部同步对中国滚子链挥起反倾销大棒--左手递糖,右手藏刀,这般精分操作,谁敢信?

更何况,印度"税收恐怖主义"肆虐,外资坟场名不虚传。

印度营商环境早已臭名昭著:2024年净外资流量暴跌85%,仅美国铁姆肯公司就被追缴290万美元税款,高管直言遭遇"税收恐怖主义";大众、帝亚吉欧等欧美巨头深陷税务泥潭,小米、OPPO等中企更成重灾区--48亿元资产冻结、900亿卢比追缴令,印方甚至要求中企交出控股权、换印度籍高管!

所谓"开放投资",不过是换个姿势薅羊毛:先诱你建厂,再查税抄家,最后"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这出剧本,中国企业早已倒背如流。

印度总理莫迪

印度一边高喊"2030年跻身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一边把外企当提款机:2010年至今争议税收高达1860亿美元,仅2023年就对中企开单超900亿卢比。

如此杀鸡取卵,真当全球资本是傻子?富士康、纬创含泪撤离,5068家外企三分之一被逼走--当"世界工厂"沦为"外资坟场",莫迪的"印度制造"靠谁支撑?靠修改法律追溯50年罚沃达丰的"魔幻操作"?还是靠逼迫小米"白干九年倒贴450亿"的强盗逻辑?

中国外贸海洋运输

中国社零总额已突破47万亿元,超大规模市场自成天地。反观印度,8亿人挣扎在温饱线,种姓制度与官僚主义横行,连厕所刷漆不合规都能让企业主坐牢!当印度用"开放投资"的幌子诱捕中企时,我们何必硬闯这潭浑水?

与其在印度税务局的显微镜下战战兢兢,不如深耕本土消费升级、技术攻坚--毕竟,把命脉交予一个"法治如儿戏"的国家,不如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印度抛出的"商业和解",不过是危机下的权宜之计。当中企的罚款成为印度财政的"救命钱",当"放宽限制"与"反倾销税"同步落地,这所谓的和解,与鳄鱼的眼泪何异?

若真信了印度,只怕今日的投资豪言,明日就会变成又一纸天价罚单--毕竟在印度,外资的宿命只有两种:待宰的羔羊,或风干的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