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俄罗斯媒体《军事观察》发了条消息,爆出乌军在红军城,也就是乌克兰说的波克罗夫斯克,被俄军包围,大概9000名士兵被困,他们想突围难度很大,马上成为"瓮中之鳖"。

这家媒体还表示,俄军还在袋口附近布雷,打算要把这股乌军彻底吃掉。消息一出,让乌克兰国内震惊万分。

乌克兰一口否决

9000乌军在红军城被围,这事儿放在任何国家都是牵动全局的大事。俄军把包围圈扎得严严实实,还在袋口密密麻麻布了雷,摆明了要把这股乌军"包饺子"。

可乌克兰官方的反应却透着一股诡异的淡定,还高调宣称正在组建"突击部队"准备解围,连总司令瑟尔斯基都亲自出面安抚,说前线"一切安好"。

本来外界还想再相信乌克兰一次,毕竟战争中保持士气很重要,可没等官方的话音落地,就有人出来"拆台"了。

前国防部副部长维塔利・达伊涅加,2023年就已经离职,现在说话没了官职的束缚,可谓直言不讳。他直接警告,乌军要是再不识时务选择投降,等待他们的就是全线溃败。

继续死守红军城,不仅这9000名士兵要白白牺牲,还不如早点投降,省得被灭国。

一边是现任高层嘴硬到底,拿不出任何实际解围行动,一边是前官员不留情面的实话实说,这种鲜明对比让外界看得明明白白。

试想一下,要是真像乌军高层说的"一切安好",何必劳烦前副部长出来说句公道话?更关键的是,乌克兰军方后来确实尝试过救援,派直升机送特种部队进入红军城,还对外宣称"救援成功",可实际情况是,派进去的兵力少得可怜,根本撼动不了俄军的封锁线,所谓的"成功"不过是自欺欺人。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报喜不报忧"已经成了官方的习惯性操作,但纸终究包不住火。

三年鏖战消耗殆尽,乌克兰早已力不从心

可能有人会问,乌克兰怎么会让9000名士兵陷入如此被动的境地?答案其实很简单,三年俄乌战争早就把这个国家的战争潜力消耗得差不多了。

三年前战争刚爆发时,乌克兰还能凭借西方援助和全民动员维持战局,可随着时间推移,人员和物资的消耗越来越大。青壮年男性大多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被迫参军,国内劳动力严重短缺,工厂要么被战火摧毁,要么转为军工生产,民用经济几乎崩溃。

就拿这次红军城救援来说,特种部队作为精锐力量,本应是攻坚破局的关键,可乌克兰却只能派出少量兵力,根本形成不了战斗力。

更让人揪心的是,乌克兰的后勤补给也已经接近崩溃边缘。红军城被围的乌军,现在面临着弹尽粮绝的困境,食物、弹药、药品都严重短缺,而俄军的封锁让外部补给根本送不进去。

之前乌克兰还能依靠西方援助的先进武器和无人机进行袭扰,可现在连基本的补给都保障不了,所谓的"抵抗"也就成了强撑。

特朗普泼冷水

就在乌克兰焦头烂额之际,来自美国的态度转变让局势更加复杂。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10月底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在白宫举行了一场"非常紧张"的会谈,会谈中特朗普的态度堪称强硬,直接敦促泽连斯基答应俄罗斯的停火条件,交出顿巴斯地区,不然就可能被俄罗斯"灭国"。

这场会谈最引人注目的细节,是特朗普几乎全程都在复述普京的立场,活脱脱成了普京的"复读机"。他不仅多次向泽连斯基强调普京的停火条件,甚至直接把乌克兰前线地图扔到一边,语气强硬地要求泽连斯基"认清现实,交出顿巴斯"。

特朗普这么做,背后其实是美国战略利益的考量,在他看来,美国没有必要再为了乌克兰与俄罗斯陷入长期对抗,更没有必要承担巨额的援乌成本。

随着中美博弈的加剧,美国越来越难以同时应对多个战场,欧洲的俄乌冲突已经成为美国的"负担"。

继续援乌不仅要耗费大量资金,还会让美国陷入与俄罗斯的长期对抗,得不偿失。

所以特朗普才会如此急切地要求乌克兰停火,想要尽快从欧洲战场抽身,把更多精力放在亚太地区,应对中国的挑战。

没有了美国的全力支持,乌克兰别说收复失地,就连能不能保住现有领土都成了问题。

泽连斯基虽然心里清楚特朗普的意图,但也别无选择。

现在的国际局势,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乌克兰战场的胶着、美国对乌政策的转向、中美经贸博弈的升级,这几件事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关联,背后都是大国利益的博弈。

对于乌克兰来说,红军城的9000名士兵已经成了战局的"风向标"。如果这支部队被俄军歼灭,那么乌克兰的士气将遭受沉重打击,战线可能会全面崩溃,到时候泽连斯基就算不想停火,也没有了谈判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