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在明天的3点59分52秒,我们就迎来大寒节气了。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所以到了大寒,离春天就不远了,我国民间就有"过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说法。
明天是腊月二十一,因为今年没有大年三十,所以到腊月二十,也就意味着还有8天就要过年了,拥挤的车站、热闹的集市、挂满中国结的大街小巷以及播放过年神曲的各大超市,都透露出浓浓的年味,提醒在外工作的人们要回家过年了。
什么是大寒呢?
《孝经纬》中说:"小寒后十五日,斗指丑,为大寒,至此凛冽极也。"大寒位于小寒后的十五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00度,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了丑的位置,这时就到大寒了。"凉为冷之始,寒为冷之极",大寒之所以称为"大寒",是因为与小寒相较起来,大寒时节天气更冷,同时它也是寒气达到极致的时候,寒气也更重,《三礼义宗》中就曾说:"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那为什么大寒最冷呢?大寒一般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导致气温骤降,所以大寒时节不但天气最冷,雨雪也最为频繁。与此同时,大寒通常在每年的公历1月20日至21日之间交节,此时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最少,所以天气也最冷。再者,地表在夏季吸收的热量在大寒时节几乎释放殆尽,这时地底的寒气与地表寒气相融合,使得寒气达到了最大值,所以出现天寒地冻的景象,也因此我国民间有 "大寒时节地冻最坚"的说法。
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还是一年最冷、雨雪最频繁的时段,所以它的起始和特征备受人们的关注,我国民间就有"大寒天不寒,寡妇别家眠"的说法,明天大寒,大寒不冷有啥不好的预兆吗?我们一起看看农谚是怎么说的。
"大寒天不寒,寡妇别家眠"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寡妇往往因为缺乏劳动力和经济来源而生活困难。如果大寒时节天气不冷,也就预示着来年的农作物收成不会太好,寡妇的生活将会更加艰难。为了避免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以及能生存下去,她们可能会离开自己的家,选择改嫁或投靠亲戚,以度过这个困难的时期。
大寒通常是一年最冷的时段,但如果这个时候不冷反而十分暖和,也就是说明当年冬季冷空气活动较弱,大概率会是暖冬。暖冬天气有助于病菌和害虫的滋生和繁殖,这会对来年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造成威胁。同时暖冬的年份,雨雪天气也会比较少,土壤含水量不足,会很容易导致春旱的情况发生。除此,暖冬本身就是一种异常的天气,暖冬的发生会导致后面的天气也会出现异常,例如倒春寒、洪涝等,这些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
除了刚刚这句农谚,关于"大寒"的农谚还有很多,我们一起看看都说了啥:
"大寒出日头,谷米贵如金"
大寒节气通常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如果此时天气晴朗,可能意味着整个冬季的气候偏暖,这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一方面,暖冬可能导致农作物无法充分休眠,影响来年的生长和产量;另一方面,暖冬还可能使病虫害得以滋生,进一步损害农作物。因此,如果大寒节气当天是晴天,农民们可能会担心来年的农作物收成不佳,从而导致稻谷价格上涨,甚至变得非常昂贵。
"南风打大寒,雪打清明秧"
我国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通常刮北风或西北风,带来寒冷天气。但如果在大寒时节刮起南风,这意味着带来了暖湿空气,使得气温异常偏高。这种情况被视为气候反常,可能会影响后续的天气变化。
清明时节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大寒时节刮南风导致冷空气积聚在北方无法及时南下,那么清明前后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倒春寒现象,即下雪或低温天气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正在返青或播种的秧苗,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
"大寒雪满地,大暑稻满塘"
这句农谚就很好理解了,如果大寒下了雪,且雪量较大,覆盖满地,也就预示着来年大暑的时候,稻子的长势会很好。
大暑是夏季最炎热的时期,也是农作物生长最为旺盛的时候,对水分的需求会非常的大。而冬季的雪层不但可以保温保湿,保护越冬作物免受严寒侵袭,同时融化后的雪水也为来年的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
明天就是大寒了,大家所在的地方天气如何呢?
根据天气预报预测,1月23日至1月27日,我国将迎来今年最大规模和程度的降温及雨雪天气,虽然体感可能会不舒服,而且正值春运,会给然们带来很多的不便,但对农民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
大寒期间,天气寒冷,是流感的高发时期,大家无论使是外出购买年货,还是在春运的路途中,大家在做好防寒取暖的前提下,也要记得佩戴好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