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一位侄子,发动七国之乱,最终是什么下场?
刘濞(前215年-前154年),沛县(今属江苏)人。汉高祖刘邦之侄,刘仲之子。西汉宗室,诸侯王。在古代历史上,藩王造反是比较频繁的事情。毕竟,藩王距离皇帝只有一步之遥。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刘濞,同样发动了叛乱。那么,问题来了,刘濞的下场是什么呢?
一
具体来说,刘濞的父亲刘仲,是刘邦的兄长,而且曾被立为代王。但是,匈奴围攻代地时,刘仲不能坚守,弃国辗转逃到洛阳。值得注意的是,刘邦顾念兄弟情义,不仅没有杀他,反而还给刘仲一个侯爵。至于刘仲的儿子刘濞,一开始则被封为沛侯。
公元前196年,英布反叛,刘邦亲自率兵前去讨伐。二十一岁的刘濞以骑将身份随从刘邦,并且因为击破英布军,所以立下了大功。因此,刘邦十分高兴,就立刘濞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吴国的豫章郡有出产铜的矿山。刘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来此偷偷铸钱,并在东边煮海水为盐。在西汉的诸侯国中,吴国可谓十分富庶。
当然,即便如此,刘濞一开始也没有打算谋反。但是,汉文帝时期,刘濞的儿子刘贤入京,得以陪伴皇太子刘启喝酒博弈。刘贤性格嚣张跋扈,甚至对刘启都态度不恭敬。有一次,刘启就拿起棋盘子打刘贤,不料把他打死了,就派人将其遗体送回吴国去埋葬。
得知儿子惨死的消息后,刘濞很生气,这成为他最终起兵造反的重要原因。当然,汉文帝在位时,刘濞没有贸然行动,而是继续积累实力。为了收买人心,吴国兵卒按规定去卫戍时,还会被刘濞给予相等的金钱代价。刘濞还每年时常去慰问辖区那些有才能的人,在乡里赏赐他们。
二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后元七年)六月,汉文帝驾崩,同年六月九日,太子刘启继承帝位,是为汉景帝。当时,晁错被封为御史大夫。在晁错的劝谏下,汉景帝决定削藩。公元前154(景帝三年)冬,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先后被削地,刘濞为了增加起兵的胜算,就派人去游说刘卬。
刘卬不仅答应了刘濞,还派使者去联络齐王、淄川王、胶东王、济南王、济北王,他们都答应了。不久之后,吴王刘濞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七国反叛的消息被汉景帝知道了,就派太尉条侯周亚夫带领三十六个将军去攻打吴楚;派曲周侯郦寄攻打赵;派将军栾布攻打齐;派大将军窦婴屯兵荥阳,监视齐、赵的军队。
在西汉朝廷出兵后,吴楚联军东进,行至梁国(治今河南商丘),遭到汉景帝之弟梁王刘武的顽强抵抗,吴楚联军并力攻城,攻下梁国南面的棘壁,却还是未能突破梁国。另一边,周亚夫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
当时,吴国大军趁着夜晚袭击周亚夫的大营,但是,因为对方早有准备,所以未能攻破,吴兵大败,士兵多半饿死或投降走散,周亚夫率军追击,大破吴、楚联军。对此,在笔者看来,吴楚联军固然兵力雄厚,但是,他们缺乏周亚夫这样的优秀统帅,也即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三
吴军失败后,刘濞和他手下壮士一千多人连夜逃走,渡过淮水逃到丹徒,以保住东越。东越的兵士大约有一万多人,刘濞便派人去收聚逃兵。东越为百越族群的分支之一,汉初由东瓯(今浙江南部)与闽越(今福建)合称。汉惠帝时期,越族首领摇因功被封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今浙江温州市)。
原本,东越和吴国的关系是比较紧密的。不过,现在刘濞已经是丧家之犬,而汉朝派人以利诱惑东越。于是,东越诱骗刘濞,刘濞出去劳军时,东越派人将他刺杀,并将他的头装起来,派一传车飞快地送给汉景帝。在此基础上,吴王一死,树倒猢狲散,宣告七国之乱落下帷幕。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新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