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读卖新闻》11月17日消息,两国政府消息人士称,韩国海军已通知日本海上自卫队,将搁置原定于本月举行的联合搜寻救助训练。

这个演习被看作 "韩日合作的象征"。2018 年因为一次雷达纠纷,停了整整七年,好不容易要重启,现在看来又黄了。

此事被认为与之前日本叫停两国军机加油支援合作有关,日方指责计划接受加油的部分韩国军机曾在独岛(日本称竹岛)周边进行训练飞行。

独岛的争议,一直是韩日之间解不开的疙瘩。这次日本借加油的事施压,韩国直接停了军演反击,就是不想在领土主权上妥协--这是韩国一直以来的底线。韩国国防部长安圭伯还说 "得多个心眼防着日本",也能看出来,韩日之间其实没多少军事信任。这么硬气,一方面是应付国内的声音,之前大家都不满 ,另一方面也能在之后的谈判里多拿点主动权。

韩方称呼改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前一天,韩国总统办公室宣布了一条消息称,以后提东亚三个国家(中、日、韩),官方统一叫 "韩中日",不再用尹锡悦政府 2023 年开始用的 "韩日中"。韩国媒体说这是 "改回正确的做法",总统办公室的人也直接说,之前政府太偏向日本,拿 "理念" 当外交重点,现在改回 "韩中日",既符合以前的习惯,也更实在。

韩国为啥这么干?

说白了,韩国这是想改改之前 "偏日本" 的毛病,搞平衡。

这两件事放一起,其实是现在李在明政府的外交大方向变了,不想再像尹锡悦那时候一样光偏向日本,要搞 "平衡外交"。

改 "韩中日" 的叫法,可不是随便换个顺序玩文字游戏。中国这么多年一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尹锡悦那时候,因为改成 "韩日中",再加上萨德的事,中韩关系冷了下来,直接影响了韩国半导体出口这些 "饭碗级" 的生意。现在李在明政府改回叫法,其实是释放善意,想把 "经济优先" 的原则捡回来,修复跟中国的合作关系。

尹锡悦政府之前总拿 "价值观一样" 当理由,跟日本、美国走得特别近,结果外交搞得不平衡。现在总统办公室直接说那时候 "太看重理念,不接地气",这次不管是改叫法,还是停军演,本质上都是想在 "跟美日合作" 和 "跟中国打交道" 之间找个中间点,别偏到一边去。

韩国改回 "韩中日" 的叫法,其实也是个好信号。接下来如果韩国能再做些实在事,比如在半导体出口、东亚经济合作这些事上主动点,中韩关系说不定能从之前的 "冷冷清清",变成 "实实在在一起做事"。

不管是停军演的 "硬反击",还是改叫法的 "软示好",李在明政府想调整外交方向,思路很清楚,但这条路并不好走。就像韩国媒体说的改个称呼只是第一步,真要做好,还得看之后实际干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