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很多俗语,表面上看,前言不搭后语,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因此,这种俗语往往被现在的人,误认为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实际上,很多农村传统俗语,所反映的就是当时背景下,农村的一些民俗方面的禁忌,如果了解了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真相,相信,相信这些人就不会这样说了。
不怕房前有坟墓
农村人建房子,都会选择一个四平八稳的地方建房,而四平八稳就是地基稳当,地基底下没有烂石,或者是断层软土,这就是达到地基的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
就有可能会导致房子坍塌,而八稳就是八个方向没有对房子有阻碍的物体,这里包括山体滑坡,山上的石头滚落,或者是造成山体坍塌,还有河床吞噬房子等等。
而找到这些风水宝地后,还得看四周什么环境,如果房前出现坟墓,这个时候就得考虑坟墓离家是否太近,如果一开房门就有坟墓,这个地方就不可取了,因为坟墓离家太近了,也不能要求坟墓家人们挪坟呀?
如果坟墓离房前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是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因为坟墓在农村已经习以为常,人们出行每天都会看到坟墓,所以说这里建房子也是可以的。
但是房子建成后,如果真的不想打开大门看见坟墓,会有很多的办法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在大门前面栽上一些树木,等树木长大后,就能挡住家人看见坟墓的视线。
也可以建一道影壁墙,这样打开大门,就能看到自家建的影壁墙上装饰的花草树木,或者是森林猛兽等奇画,这样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再也看不到前方的坟墓群。
就怕门前一只香
一是丧事方面的禁忌习俗
我们都知道,平时祭祖时,一般要上三支香。这种做法,在民间的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说法。
比如,儒家认为,三支香所敬的是天地人,天地为自然,人为祖先,也就是说,上香是为了表达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之情。道家则认为,三支香所敬的是万物,也表示了对三清的的虔诚敬仰。释家认为,三支香表示对佛法僧"三宝"的虔诚敬仰。
但是,在很多地方农村办丧事期间,前往悼念的人,且懂得农村传统规矩的人,在灵前只上一支香。其所表达的意思是农村民众常说的"逝者为大",悼念的对象也是唯一的。
这就是旧时农村的规矩,不过,现在农村很多人前往悼念时,一般喜欢上三支香,一般也没有人说什么,以致造成人们误认为给逝者上三支香是对的,而上一支香是错的,殊不知旧时农村给逝者上一支香才是当时的"规矩",包括在灵前的前后,长明灯一处也只点一盏,一处只点一支。
办完丧事后,祭祀上香时,一般就要上三支香。
农村日常生活之中,很多传统禁忌习俗,就是来源于办丧事的一些行为,办丧事做了的事,日常生活中就不能那样做。
这里举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在农村,平时吃饭时,舀饭上桌时,不能把筷子插在碗里。这种做法,恰恰是在办丧事期间,家里人给亡人在灵前,一日三餐摆饭的做法。因此,民间也就非常忌讳这样做。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禁忌属于联想性的禁忌,也就是由丧事中的某事,而想起日常生活之中的相关其他事,丧事中做了的事,类似的动作在日常生活之中就不能做。
同样,办丧事时,在灵前只烧一支香,在日常生活之中,在门前就不能立类似于香形状的木桩、杆(竿)子,如果生活中有需要,也要立两根以上。人们进一步联想,不能在家门口种那种类似香形状的树木,如果要种,至少也要种两株以上。
按照农村的习惯性用语,俗语中所谓的"门前",不只是堂屋门口和大门口,指的是正屋的前面。
二是对庙宇的禁忌习俗
旧时农村,由于科学不发达,民众普遍很迷信,笃信鬼神,对供奉鬼神的处所庙宇也十分敬畏。
比如,曾经建过庙宇的地方,一般没有人建民居,就连庙宇里用过的东西,如砖瓦、木材、基石(磉脚石)、门窗等,是非常忌讳用在民居建筑上,连拿进家门都不许允。
还有,民居建筑的形状、建筑物等,不能与庙宇的形状和建筑物有相似之处。比如,房顶不能像庙顶,窗户不能是圆形的,门前不能立一根旗杆或灯杆。
门前一支香,指的就是庙宇前的旗杆,或者类似于旗杆的其他建筑物。
《西游记》一书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后,与二郎神有一场恶战,结果孙悟空打不过二郎神,反而被二郎神追打,无处躲藏时,只能变成了一座土地庙。
可是,孙悟空的尾巴无处可放,就把尾巴变了一根旗杆。也就是因为这根旗杆露出了破绽。通常庙宇的旗杆都在庙宇门前,哪有放在后面的?这当然逃过本来住在庙宇里二郎神的眼睛,一下子就被识破了,孙悟空也被捉住。
旧时农村,各种庙宇遍布乡村,大多数庙宇门前都立有带旗斗的旗杆。这种旗杆看起来就象是一支香,因此,在民居门前立类似庙宇旗杆的物体,也就成为那时农村普通民众的一种禁忌。当然,有身份地位的人家除外,下节具体解释。
三是对古代建筑等级制度的禁忌习俗
上节说到,农村普通民众在门前立旗杆是一种禁忌,但还有一些人家则没有禁忌,还是家庭和家族的一种荣耀,这是为什么呢?
在古代社会,通过科举考试取得了功名,朝廷允许在门前立旗杆,旗杆也就成为了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层次的名片,说白了就是一种取得功名等级制度。
旗杆石
这里以清朝科举考试取得功名为例来说明。清朝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后,秀才国子监深造的副贡、贡生,或者由官府资助的秀才,虽然不是举人,但是也可以立一根旗杆,但旗杆上不能装旗斗。这是科举功名中第四个层级,也是最低层级。
在乡试科举考试之中,考中了举人,在家门前可以立一根旗杆,旗杆上而可以装一个旗斗。这是科举功名中的第三个层级。
在殿试中考中进士的人,可以在老家的家门前立两个旗斗的旗杆。这是科举功名中的第二个层级。
在殿试中考中考中状元,可以在老家的家门前就可以立起三斗的旗杆。这是科举功名中的第一个层级。
当然,还有在老家的家门前立起了四斗旗杆,这与科考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与做官有关,只有被朝廷封赐为一品官员,才有资格立四斗旗杆。
旗杆石
在古代,在家门前立旗杆,原为很多地方的风俗,也就是男孩长大成人后的成人礼仪,标志男孩子可以顶门立户了。到了明朝时,演化读书人家会在门前立一根旗杆,期待读书人能考取功名,立旗杆叫"竖楣",如果科举榜上有名,就一直立着,如果科举落榜,就得把旗放倒,叫"倒楣"。
大约在明朝中期,这种立旗杆的风俗,被科举考试的荣耀所代替,只有考中功名后的人才可以立旗杆,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不可以乱立旗杆,否则就是一种"僭越",破坏规矩,要受到处罚。到了清代,这种规矩越来越严,家门前立旗杆成为科举考中者的专属。
于是,在门前立旗杆,或者立类似于旗杆的物体,也就成为了普通百姓人家的一种禁忌。这就像古代平民百姓,如果在住宅建设上,超过了朝廷规定的制式,就要受到严厉处罚,以致家破人亡。
也就是因为有以上三个方面的历史原因,古代农村才产生了"门前一支香,家财全败光"的民间俗语,来告诫人们。
现在也有人说,这句俗语来源于风水俗语,也是一句风水口诀,旗杆及类似的尖锐物体立在门前,犯了所谓的"穿心煞"。实际上,我国古代的风水,主要是为了让人们趋利避害,而这种趋利避害的要素,主要是从当时人们生活经验和规则中总结而来,不是独立产生的,实际上是风水界借用了民间俗语。
民间俗语来源于现实生活,风水俗语只是民间俗语的一个分支,同样来源于现实生活。这也就是我国很多传统俗语,既被视为民间俗语,又被视为风水俗语的原因。
现在的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科学思想的普及,这种俗语是以古代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对现代社会来说,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