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荷兰政府强行接管中国半导体企业闻泰科技的海外资产,也就是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之后,这场风波就彻底偏离了荷兰政府预想的轨道。一方面,中荷经贸关系因为此事而骤然紧绷。另一方面,中方的反制举措,使得中国工厂生产的安世半导体产品无法出口,让全球汽车制造供应链都面临着停工的风险。

可即便如此,荷兰政府依旧是死鸭子嘴硬,继续甩锅对安世半导体100%控股的中企闻泰科技。诬称中企想要"掏空安世",却拿不出任何实质性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指控。荷兰政府甚至还幻想能就此事和中方通过谈判,将安世半导体的管理层改为"荷兰-中国结构"。面对着荷兰政府的掠夺,身处在漩涡中心的闻泰科技开始行动起来了。据美媒彭博社10月30号发布的消息,闻泰科技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明确对外表示,任何关于重启安世半导体从中国出口的协议,都必须包含"恢复该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职务"这一条件。除此之外,发言人还在邮件中,对荷兰政府指控闻泰科技进行所谓的"技术转让"或者"技术窃取"进行了反驳。

发言人强调,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闻泰没有任何理由,更没有必要从子公司"窃取"技术。面对着中企的出招,荷兰政府仍在百般狡辩,一方面继续污蔑中资首席执行官对安世半导体构成了所谓的"严重威胁"。另一方面坚称自己是根据"独立调查结果"在办事,并且援引"有关法律"。然而,荷兰政府援引的"法律",既不涉及知识产权,也不涉及劳动合同,而是一份诞生于1952年,至今从未正式启用过的战时法律,荷兰政府的狡辩反而证明了闻泰科技的清白。

其实荷兰政府的态度之所以会如此冥顽不灵,很大程度上是"既要又要"的结果。根据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对外披露的法庭文件显示,美国曾在今年6月份向荷兰政府施压,逼迫荷兰以"撤换中国籍首席执行官"为代价,来换取美国对安世半导体的豁免。9月29号,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第二天,荷兰就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冻结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资产并强制接管。

事实很明显,荷兰政府最终还是屈服在美国的淫威之下,但偏偏荷兰政府不敢也不能承认这一事实,否则就会给外界留下一个"主权不自主"的负面影响,这就使得荷兰变得骑虎难下,从"一根筋"变成了"两头堵"。然而更为讽刺的是,中美领导人在韩国釜山会面之后,达成的三项成果共识中,就包括了美方暂缓实施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虽然时间期限只有一年,但中美双方同时按下"暂停键"的举动,顿时让甘当马前卒的荷兰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处境。

而闻泰科技选在这个时间点提出自己的条件,也是看到了因为美国的让步,事态开始出现转机。更重要的是,闻泰科技提出的"恢复前首席执行官职务",是恢复安世半导体产品出口的条件"之一",这意味着荷兰方面必须付出一些代价,来弥补之前的过错。

因此,摆在荷兰政府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是赶紧回到谈判桌前,趁着事态还没有完全恶化之前,给自己一个体面的台阶下。要么就是在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之后,被中国供应链排除在外,从而失去中国市场。何去何从,就留给荷兰自己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