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俄乌冲突无疑是近年来牵动全球神经的重大事件,其背后涉及的多方关系错综复杂,争议不断,诸多细节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与探讨。

2024 年,俄乌冲突持续发酵,战场局势风云变幻。8 月时,乌克兰数万精锐侵入了库尔斯克地区,使得俄罗斯原本的 "特别军事行动" 逐渐演变成了 "领土保卫战",并且截至目前,俄罗斯仍未完全收回所有失地。在这一过程中,美西方的介入不断加深局势的复杂性,11 月,拜登政府允许乌克兰使用美军 "陆军战术导弹" 袭击俄腹地,几乎同一时间,英国也向乌克兰提供 "风暴之影" 巡航导弹,这一系列动作无疑给俄罗斯带来了极大的军事压力,俄罗斯随后用未携带核弹头的 "榛树" 弹道导弹报复乌克兰。

然而,冲突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俄罗斯多地如喀山、格罗兹尼、莫斯科等,要么遭遇无人机袭击,要么发生暗杀行动,这让俄罗斯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安全威胁与心理压力。面对这样的局势,俄罗斯依据 2024 年 9 月新修的 "核政策",在其法律框架内,是有充足理由和权力动用核武器打击乌克兰,以此保卫自身安全的。但俄罗斯深知一旦动用核武器,从军事角度来讲,整个欧洲和北约必然会为了自保而联合起来与俄罗斯硬干到底,甚至极有可能动用核武器进行反击,要知道美俄两国所拥有的庞大核武库,核弹头总数超过了一万枚,一旦爆发核战争,那对于整个地球而言都将是一场浩劫,整个人类都面临着毁灭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美国方面的一些表态引起了广泛关注与争议。即将卸任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 1 月 3 日接受英国媒体《金融时报》采访时,曝出了有关俄罗斯核武器问题的惊人言论。他声称美国非常担忧普京动用核武器轰炸乌克兰,还表示即便当下莫斯科可能 "暂无" 该计划,但概率从 5% 提升到 15%,这已然是极其严重的事情了。更令人瞩目的是,他透露了一个所谓的内幕消息,称当美国情报系统得知莫斯科准备向太空发射核武器时,美国第一时间向中国发出预警,之后中国进行了某种 "干预",第一时间劝住了普京,并且强调美国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核武器问题上,中国可能对俄罗斯施加了影响力。不过,布林肯的这一说法中用了 "可能" 一词,显然这只是美国方面的推测结论,并没有准确的消息来源来证实其真实性。

从过往来看,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一直秉持着坚决反对升级战争、坚决反对核战争的立场,这一点是国际社会有目共睹的。基于这样的立场,虽然不能确凿认定布林肯所说的情况属实,但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性。毕竟,中国始终强调 "核战争打不得""核战争没赢家",并且积极推动五个核大国达成了不打核战的共识,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中国倘若真的对俄罗斯进行了相关劝告,也是符合其一贯倡导的和平理念的。

除了在核问题上的言论,布林肯在接受采访时还谈及了中国问题,其话语中充斥着对中国的无端指责与威胁意味。他极力主张未来的特朗普政府要强化与盟友的合作关系,一起应对中国 "威胁"。自 2021 年以来,美国宣称与盟友加强了密切合作,并且在国内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建设,涵盖基础设施和芯片产业等领域,认为这样做已经止住了美国处于 "衰落" 的状态,让美国处于强势地位,所以建议特朗普政府争取与盟友合作,借此创造更多应对中国的筹码。但实际上,美国所谓的与盟友的 "团结" 更多是停留在口头层面,比如在拜登执政期间,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受邀参加北约峰会,站在西方阵营里批评中国,这背后不过是美国想要团结盟友来对抗中国,把盟友当作对抗中国的前沿堡垒罢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国采取了诸多实际行动,像在冲绳驻军,让日本自卫队代替自己防守第一岛链,怂恿菲律宾在南海挑战中国,组建奥库斯联盟给澳大利亚出售核潜艇等,这些行为不仅没有真正体现团结,反而加剧了区域紧张局势,给中美关系带来了新的障碍。

俄乌冲突资料图

而在俄乌冲突中,美国对中国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也持有别样的看法。俄乌冲突爆发后,中俄贸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21 年中俄贸易总量约为 1469 亿美元,2022 年增加到 1903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29.3%;2023 年约为 240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3%,到了 2024 年(前 10 个月)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趋势。从占比来看,2021 年到 2024 年(前 10 个月),中俄贸易额占到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的 18.6%、25.4%(估值)、34% 和 33.8%,也就是说,自俄乌开战之后,中俄贸易基本占到了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量的 1/3 以上。西方却将中俄正常的民用领域贸易曲解为是对俄罗斯的援助,认为这对冲了西方对俄制裁,所以美国不断施压中国,要求中国不要 "援俄"。

即将卸任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这方面的言论更是充满攻击性,他污蔑中国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声称中国表面上表示要帮助乌克兰实现和平,实际上却坚持向俄罗斯提供关键军援,还称好在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实体实施了制裁,让中国付出了代价。面对记者指出 "中俄贸易量并未下降" 的质疑时,布林肯先是有些紧张,随后强行挽尊,表示施压中国并非像 "开灯关灯" 那样简单,美国及其盟友的对华制裁不会马上显示效果,但最终会让中国 "陷入日益困难的境地",甚至撂狠话称,中国 "肯定不会喜欢我们对其实体采取的行动","如果有必要,美国或在未来几周对中国采取更多的行动",大有要继续逼迫中国就范的意思。

美国资料图

可事实上,美国这般施压却始终没能改变中国的想法,这背后是有着深层次原因的。一方面,俄罗斯能够在俄乌冲突中坚持到现在,固然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关键还是其自身具备的优势在起作用。俄罗斯相较于乌克兰,拥有更多的人口、更丰富的资源、更庞大的战争机器和军事工业,最为关键的是,俄罗斯守住了自己的金融领域,打赢了汇率保卫战,这些才是俄罗斯最终免于垮台的重要内部因素,中国与之的正常经贸往来等所谓 "外援",更多只是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另一方面,西方将责任归咎于中国,也有其自身的目的,一是为了掩盖美国与西方在俄乌冲突中没能摁住俄罗斯的 "无能" 表现,毕竟美西方如此强大的集团,却没能在这场冲突中达成预期目标,

回顾整个俄乌冲突以及背后美俄中之间的复杂关系与争议,不难看出,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秉持着零和博弈的思维,不断在国际事务中制造紧张氛围,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其所谓的霸权地位,无论是对俄罗斯采取的一系列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施压措施,还是对中国无端的指责与威胁,都反映出其缺乏合作共赢的胸怀与担当。而中国在这场复杂的国际博弈中,始终坚守着和平、理性的立场,积极倡导通过对话、合作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推动国际局势朝着稳定、和平的方向发展。对于俄罗斯来说,在面对外部强大压力时,依靠自身优势并合理借助外部友好力量来维护国家利益也是情理之中的选择。

美国资料图

在未来的国际交往中,希望美国能够摒弃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行径,真正从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通过平等、互利、共赢的方式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而其他国家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身立场,共同维护国际秩序的公平与公正,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世界格局。毕竟,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避免冲突与对抗给人类带来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