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到中方的厉害之后,特朗普喊话"有话好好说",改口称"不愿摧毁中国"。

(特朗普)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0月20日报道,当地时间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美贸易争端再次表态,声称虽然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贸易压力,但是美方"并不希望摧毁中国",他希望不久之后和中方举行会谈,一举明确两国贸易发展路线。而就在之前,特朗普还强调对中国威胁加征100%关税的政策"不可持续",希望和中方达成一个"公平协议"。

外界普遍认为,在中方发起雷厉风行的反制措施后,特朗普政府逐渐认识到中方的实力和决心,因此开始调门放话呼吁坐下谈判,然而对此中方早已有所预料,美方必须展示更多诚意,而不是一边威胁一边谈,对中国"又打又骗"。

(稀土开采)

特朗普原本以为靠加征100%关税就能逼中国让步,却没想到中国不仅没低头,反而以精准反制措施打疼了美方。事实证明,中方的反击并非开玩笑,从制裁韩企、限制美企供应链,到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再到稀土出口和芯片设备管理的最新调整,中方的反击步步为营,直击美国产业要害。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一幕:特朗普不再谈"终结中国制造",而是说"我们需要一个公平的协议";不再宣称"必须打赢贸易战",而是承认"100%的关税不能持久"。这些措辞变化,正是特朗普团队态度转折的写照。

美国财政部与贸易代表近期与中方恢复沟通,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如果继续硬扛下去,对中方可能无足轻重,但对美国来说却是伤筋动骨。

(中美贸易)

对中方而言,这种变化早在预料之中。中国并未因为美方的威胁而仓促反应,而是稳扎稳打地推进反制措施,同时始终保留谈判窗口。

外交部和商务部多次表态: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经贸分歧,但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中国不会在压力下妥协,更不会接受不对等的条件。美国若想谈,就必须先拿出诚意,而不是一边挥舞大棒、一边要求合作。

现在看来,中方的策略已经奏效。特朗普政府的后退,不是善意的体现,而是现实的逼迫。美国在去工业化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制造业空心化的后果正在显现。

(中国制造业世界领先)

无论是高科技芯片、稀土原料还是新能源设备,美国都无法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意味着即使美国继续打关税牌,也无法真正切断这种依存关系。

当然,中方不会被一时的缓和信号所迷惑。特朗普的言辞一向反复无常,今天说"不想摧毁中国",明天可能又扬言"惩罚中国"。

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这一轮交锋,美国的底气已经不足。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与十年前已完全不同,中国不再是被动防守的一方,而是能够以产业体系、供应链控制力与市场体量为支撑,主动塑造博弈格局的一方。

(中美能否缓和关系?)

未来的中美经贸谈判,中方仍将坚持原则,谈可以,但要公平;合作可以,但要对等。对美国来说,只有真正认识到贸易战的代价、认识到中国不是可以被压垮的对手,才有可能走出这场误判带来的困局。

如今,特朗普的"有话好好说"其实就是一种无奈的求和--不是出于善意,而是出于现实需要。而中方要做的,就是继续保持定力,以实力和耐心,迫使美方真正学会一个道理:与中国为敌,注定没有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