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这个光鲜亮丽的舞台上,明星们凭借着出众的颜值和超强的流量凝聚力,成为无数粉丝的追捧。他们拥有拥有天使面容与千万流量,却在镜头前,多次暴露出自己是文盲的现实。历史盲、文字盲、数学盲,这些"文盲窘态",让很多网友都觉得他们的德不配位。
曾经,央视一篇《绝望的文盲,能演好戏吗?》的檄文,撕开了娱乐圈的遮羞布,这些被资本捧上神坛的明星们,也该醒醒了。最近,54岁冯远征两会高调发言:"绝望文盲"成风,演艺圈急需整顿!他强烈的呼吁那些年轻的演员最后拼的是文化,应该好好沉淀自己,提高文化素养,饭圈那一套根本在演艺圈走不远。
今天,我们盘点火遍全网却"脑袋空空"的十位明星,看颜值与文化的割裂是怎样翻车的,这些又是如何摧毁他们的职业生命线的。
一.文盲明星"翻车"名场面:美丽皮囊下的知识荒漠
1. 王一博:顶流偶像的"到此一游"写成"到此一游"
王一博,因《陈情令》爆火的顶流偶像明星,在一次直播中,被要求写下"到此一游"时,他却写不出来"游"字,最后扭扭捏捏的写出一个像游又不想游字来。
很奇怪,这样一个简单的中国字,基本上初中文化以下的水平都能写出来的字,他却不知道怎么写,匪夷所思。
他的文盲水平,暴露不止这一次,在宣传电影《无名》时,台下的粉丝,问他对这个角色的感悟时,他支支吾吾的用"不知道"来搪塞。
很显然,对于这个角色,他还没有深入进去,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看得出来他的演技一如既往的一塌糊涂,高冷的装帅,面无表情的冷淡,对于角色,没有角色起伏的深层次表演。
这次的问答,让他的知识水平彻底暴露,被央视点名"绝望的文盲",这下就连喜欢他的粉丝都拯救不了他。
2. 赵露思:甜妹人设崩塌,竟分不清建党与建国
赵露思凭借甜宠剧走红,因为角色讨喜,她迅速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对象,可是在宣传年代剧《胡同》时,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剧情背景错答为"党成立的时候"。
这一番操作,连粉丝都无语了,学做初中历史的同学都知道,建党1921年,建国1949年,这混乱的历史常识,简直崩塌到令人咋舌。网友嘲讽:"连初中课本都没读完,如何演绎时代洪流中的角色?"
3. 孟美岐:高考祝福变"社死现场","金榜题名"写错字
孟美歧,一位女团C位出道的歌手,在手写"金榜题名"时将"榜"字下方的"方"误写为"力",遭全网群嘲。
更离谱的是,她曾将"纯甄"写成"纯魏",连品牌方名字都能写错,被调侃"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
4. 刘浩存:"谋女郎"的迷惑发言,连"演员"定义都说不清
刘浩存,这几年事业红到发紫的谋女郎,凭借强大的资源,在娱乐圈混的风生水起。可是,在问及"如何理解演员"时,眼神空洞地反问:"演员是什么?嗯……就是我啊!"。
谈及演技,她自信宣称"我有天赋",可是在《龙马精神》发布会时,她又是哭,又是鞠躬,表示:"就是…其实…我觉得太太荣幸了,就是很近距离的跟大哥接触,看到龙虎武师做惊险的动作,其实挺心疼…"无语伦次的话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操作,连郭麒麟都面露尴尬。
5. 杨洋:"奇数控"人设翻车,10、30、50竟成"奇数"
杨杨被称之为军艺校草,以英俊的外在形象,在娱乐圈混的风生水起。
可是,有网友扒出他早年的采访,在采访中,他说自己是奇数控,还将10、30、50列为"喜欢的奇数",此话一出,遭到全网数学老师的痛批。真是无语他妈给无语开门,无语到家了。网友辣评:"但凡小学毕业,都知道奇偶数的区别!"。
6. 周也:直播连麦四次读错"忏悔",暴露台词功底硬伤
周也,凭借《山河令》走红的,与侯明昊直播宣传新剧时,将"忏悔"(chàn)读成"歉悔"(qiàn)。读错的数次达四次之多,侯明昊接过周也的话,在言语中加入了"忏悔"一词并正确发音。但在侯明昊念"忏悔"的时候,周也并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自己读错字。
没过一会儿,她也似乎意识到读错字了,迅速在直播中解释道歉,表示因为新剧热度破9000了,一时兴奋,读错字了。
时间发酵被挂上热搜后,她的道歉没有获得粉丝的原谅,网友评论嘴瓢四次也太夸张了,属实是文化水平太低,就这样的,剧本都读不懂。
7. 朱丹:主持一姐变"错字女王","偌大"写成"诺大"
浙江卫视前当家主持朱丹,在2019年微博晒读书照时,将"偌大"误写为"诺大",遭《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更讽刺的是,在一档知名晚会中,她犯了很严重的一个错误,就是将古力娜扎、迪丽热巴、陈立农等艺人名字叫错,当天就被挂上了微博热搜,沦为全网笑柄。
作为知名主持人,这种低级错误本不应该犯的,不知道是一孕傻三年,还是真的智商低下。不过,这充分的说明了她文化水平低下。
8. 包文婧:十以内加减法都不会的"数学黑洞"
包贝尔妻子包文婧在《康熙来了》中,被蔡康永问"23+4=?"时当场卡壳,自曝"连1+4都不会算"]。网友感叹:"幼儿园水平都能混娱乐圈,难怪烂剧横行!"
9. 马思纯:把张爱玲语录读成"青春疼痛文学"
金马影后马思纯为演《第一炉香》研读张爱玲,却在微博发布读后感时,被书粉痛批"完全曲解原著",将民国悲剧解读为"爱情故事"]。央媒暗讽:"读不懂书的人,如何读懂剧本?"
在事件发酵之后,网友的辣评,一度让马思纯反驳。可无论怎样反驳,都无法掩盖知识水平低下的事实。
10. 鞠婧祎:穿越式发言,不知今夕是何年
"四千年美女"鞠婧祎在综艺中被问及年份,竟脱口而出"2012年",惊呆全场]。
粉丝挽尊"综艺效果",但与其屡次写错字、用错成语的"文盲史"结合,暴露文化硬伤。在发微博时将顺便打成了顺遍,这个字并不属于生僻字,词语也很简单,直白点儿说,这错误连小学生都可以规避,鞠婧祎作为一个成年人竟然犯这种低级错误。
三、央媒怒批背后的行业警示:娱乐圈亟需"文化扫盲"
王一博、赵露思等演员对角色理解的苍白,本质是知识储备不足。正如郝蕾所言:"读不懂历史的人,如何演绎时代缩影?背不下台词的人,怎能传递情感厚度?"
文化素养决定了演员对角色的挖掘深度,也关乎作品的艺术价值。资本追逐短期利益,将颜值、炒作置于实力之上,导致"文盲明星"批量产出。翟天临"不知知网"、靳东"诺贝尔数学奖"等闹剧,折射出行业对文化的漠视。长此以往,国产剧"悬浮感"将成常态。
明星作为青少年偶像,其言行直接影响社会价值观。孟美岐写错字、包文婧算错数等事件,传递"读书无用"的扭曲信号。央媒痛批:"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正是对此类现象的当头棒喝。
孙俪因误读"麟儿"遭群嘲后,潜心研读历史与中医,成功转型实力派;刘诗诗将"沮丧"读错后恶补文学,用《步步惊心》的演技逆袭--证明唯有文化沉淀,才能打破"花瓶"魔咒。韩国SM娱乐要求练习生通过人文课程考核方可出道,国内亦需建立演员资格认证体系。
正如《觉醒年代》选角时,导演要求演员通读近代史,文化底蕴应成为入行门槛。《无名》《胡同》等剧的口碑滑坡证明,观众已对"空心偶像"失去耐心。唯有市场淘汰机制倒逼行业,才能终结"九漏鱼"霸屏的荒诞现状。
当杨绛、叶嘉莹等学者被年轻人追捧,当《中国诗词大会》掀起文化热潮,我们更需警惕娱乐圈的"反智"倾向。美貌终会褪色,流量转瞬即逝,唯有文化与品格,才能让艺术生命长青。正如央媒所言:"绝望的文盲"撑不起中国影视的未来--这记警钟,该震醒整个行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