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想用石油天然气,换取歼-10整条生产线,中方有3个拒绝的理由

港媒爆料伊朗有意大批量采购歼-10C,这笔交易有何特殊之处?为什么中方拒绝使用石油天然气直接交易?

早前,伊朗国防部长阿齐兹·纳西尔扎德在以伊冲突停火的第二天,便匆忙启程飞往中国,并与中方国防部长董军会面,当时外界就猜测,伊朗防长急着访华,很有可能是对中国有所求。

军事专家普遍认为,在本次以伊冲突中,伊朗原有的防空体系,在以色列的空袭下不堪一击,而且已经被大面积摧毁,因此伊朗防长本次访华,很有可能是寻求采购中国装备,重塑伊朗的防空力量。

随后有港媒援引俄罗斯"工商日报"(kommersant)消息报道称,伊朗这一次与中方讨论的,正是歼-10C的采购合同,预计伊朗的需求可能多达400架,才能补足空军的短缺。

俄罗斯智库也承认,虽然伊朗在俄罗斯有战机订单,双方曾在2023年签署了50架苏-35的采购案,但是受限于俄罗斯的产能,至今也只交付了4架。因此伊朗现在举目望向世界,也只有选择中国军备。

不过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分析,中方有3个非常充足的理由,可能无法满足到这次伊朗的采购要求。

第一,以伊冲突刚刚停火,中方一直坚持的立场,都是劝和促谈、通过政治磋商解决问题,如果这个时候向伊朗大规模出口战斗机,只会引起以色列的高度警惕和强烈反应,这对刚刚缓和的局势无疑是有害的。

第二,伊朗没有足够的外汇,支付如此庞大的采购合同。据悉,早在2015年,伊朗其实就曾提出采购150架歼-10C战机,但是当时财政困难的伊朗,提出了以石油或天然气作为支付手段,遭到了中方的明确拒绝。

中方之所以会拒绝,一方面是因为伊朗长期受到美国和欧盟的制裁,如果中方公开接受货物贸易,会直接触发西方的制裁机制,导致中国企业受到波及。

第三,伊朗的要求也比较过分,他们不仅希望获得歼-10C,甚至还提出"打包生产线",这已经超过了中方的出口管制许可上限。

要知道,即便是与中国关系亲密的巴基斯坦,目前也只不过拥有组装技术,从未获得歼-10C的全线生产能力,中伊的情况自然也没有到这个地步。而且伊朗内部被摩萨德等情报机构渗透成了筛子,中国如果向伊朗提供"生产线",那么歼-10C的核心技术和数据都有泄漏的风险,这是中方必须要考虑的。

当然,未来伊朗并非没有可能进口歼-10C.一方面,在以伊停火后,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这下中国可以继续购买伊朗的石油了。"这意味着未来美国可能解除对伊朗的石油禁运,这将极大缓解伊朗的外汇短缺。

另一方面,只要伊朗与以色列认真执行停火协议,伊朗在核计划上后退一步,不再刺激以色列和国际社会,那么在局势稳定的情况下,中方也是可以考虑向伊朗出口歼-10C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