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胜负已定?特朗普对中国连退两步,只为换取一个"愿望"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改变口风,称与中方谈判时不会采取强硬态度,对华145%的关税将大幅下降。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承认,当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已"难以为继"。这一系列消息,不禁让人揣测,中美贸易摩擦的局势是否即将迎来重大转变?
自2025年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中国便成为其关税政策重点针对对象。4月,美国推行"对等关税",致使中国输美商品税率飙升至145%。特朗普高举"美国优先"大旗发动关税战,妄图逼迫中国在贸易问题上让步,可现实却给了美国沉重一击。
特朗普(资料图)
专家也提到,美国国内反对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的声音高涨。中国产品物美价廉,对美国消费者和厂商至关重要。高额关税将中国产品拒之门外,导致部分产品难以找到替代品,降低了美国民众生活质量;即便有替代产品,价格也会大幅提高,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22日发布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较1月低0.5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速放缓至1.8%,较1月低0.9个百分点,在发达经济体中下调幅度最大。报告明确指出,美国政府4月2日推行的关税政策,使实际关税达百年最高水平,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负面冲击" 。
在经济承压的同时,特朗普还需考量中期选举这一政治因素。特朗普必须重视中期选举中选民的态度。持续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会对特朗普及其所在共和党的执政根基产生不利影响,动摇其选民基础。若因关税问题致使美国民众生活成本上升、经济发展受阻,选民极有可能在中期选举中对共和党投下反对票 。
美国的农业州就是很好的例子。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关税战致使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受阻,农业州经济利益严重受损。这些农业州选民在中期选举中的态度,对特朗普和共和党而言至关重要 。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宣称将"大幅下调"对华关税,这是否意味着他彻底放弃了关税战、贸易战的强硬立场呢?分析人士认为,这背后很可能隐藏着战略试探的意图 。
美方试图借此为突破口,将中国拉到谈判桌前,实现其全面的战略性目标。此前,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反复无常、出尔反尔。此次宣称降低关税,或许只是他的谈判策略,通过释放看似缓和的信号,对中国进行战略试探与心理施压 。
倘若中国此时表现出谈判意愿,美方可能在后续谈判中提出苛刻条件;若中国不为所动,特朗普也可能再次升级贸易战 。特朗普团队决策盲目、混乱,立场反复无常。此次"降税"表态,反映出其对关税战反噬效应有了一定认知,但不一定意味着特朗普会在长期策略上做出重大调整 。
虽说其他经济体因实力限制,在反制力度上与中国存在差距,但中国的反制措施已对全球产生示范效应。中国"谈打结合",立场明确,谈判大门敞开,但并不寄望美方改变,而是以自身发展为根基,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准备,争取主动权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应称,中方早就表明,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行不通,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对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中方态度清晰明了:不愿打,但也不怕打,若打,奉陪到底;若谈,大门敞开 。
特朗普(资料图)
事实上,不只是中国,越来越多国家对美国关税政策表态强硬。彭博社称,为安抚市场,美国急切希望展示与其他国家关税谈判的进展。白宫发言人莱维特表示,已有18国向美国提交贸易提议,美国政府贸易团队将与34个国家会面,讨论可能达成的协议 。
然而,《纽约时报》指出,特朗普声称将在几周内与多国达成关税协议,可"至今没有与任何一个国家达成" 。欧盟委员会副发言人表示,美欧关税谈判与中欧关系无关,尽管局势有新发展,但欧盟对华政策仍将"保持不变",欧盟不会对华脱钩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称,在美国关税政策颠覆全球市场后,在愈发难以预测的环境中,各国已准备好与欧洲"可靠的"贸易伙伴合作 。
由此可见,美国随心所欲向各国滥施关税,损害了各国正当权益,在全世界都不得人心,遭到众多国家的坚决抵制和反对 。
特朗普在对华关税问题上的态度转变,看似是对中国连退两步,实则很可能是为了实现其在中期选举中获得更多支持、稳固执政地位这一"愿望",同时试探中国在贸易谈判中的底线 。但无论如何,中国始终坚守立场,以自身发展为根本,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未来中美贸易关系走向何方,全球都在拭目以待,而中国也将继续在这场博弈中,坚定地维护自身利益与发展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