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爷爷每个月15号能收到3200元养老金,但他总习惯攒着,半年才去银行取一次。前阵子去取钱时,发现卡里的钱比预期少了几十块,问银行工作人员才知道,是银行卡扣了小额账户管理费。张爷爷纳闷:"养老金放卡里还会扣钱?不及时取还有这麻烦?"
其实不少退休老人都有"攒养老金"的习惯,觉得钱放卡里安全,啥时候用啥时候取,却不知道不及时取出可能会有小损失,甚至还会影响用款。今天就跟大家说说,养老金不及时取,可能会有哪些影响,又该怎么处理才合适。
影响1:可能被扣"小额账户管理费",钱悄悄变少
很多人以为养老金账户是"特殊账户",不会扣管理费,其实不是。大部分银行对"日均余额低于300-500元"的账户,会每月扣1-3元的小额账户管理费;有些银行还会收年费,一年10元。
要是养老金到账后一直不取,账户余额长期低于扣费标准,就会按月扣钱。比如李奶奶的养老金每月2800元,她总取2500元花,卡里常年剩300元,刚好达到某银行"300元免管理费"的标准,不用扣钱;但她邻居王奶奶每次只取2700元,卡里剩100元,低于300元,每月被扣2元,一年下来就少了24元--相当于少买两斤鸡蛋。
不过也不用慌,退休人员可以带身份证、养老金银行卡去银行,申请"免除养老金账户管理费和年费",一家银行能免一个账户,申请后就不会再扣钱了。
影响2:错过"账户核对",钱少了、错了难发现
养老金每月到账金额基本固定,但偶尔也会有调整,比如每年养老金上涨、补发前几个月的差额,或者因信息变更导致到账金额出错。要是不及时取、不核对余额,很容易错过问题。
去年老张的养老金涨了120元,从3500元涨到3620元,但他三个月没查账户,直到去取钱才发现,前两个月到账的还是3500元,少发了240元。赶紧联系社保局,才知道是系统录入时出了错,补了差额,但要是他一直不查,这笔钱可能就漏发了。
建议大家每月养老金到账后,不管取不取,都通过手机银行、ATM机查一下余额,看看金额对不对。尤其是每年7月左右养老金调整后,更要留意到账金额,有问题及时联系当地社保局(电话12333)。
影响3:急用钱时"取不出",遇特殊情况误事
有些老人习惯把养老金长期存在银行卡里,平时不用不碰,可真遇到急用钱的情况(比如突然生病、家里有事),可能会因为"忘密码""银行卡消磁"取不出钱。
68岁的赵阿姨去年突发阑尾炎,需要交住院押金,她想取养老金卡里的钱,却忘了密码,去银行重置密码需要本人办理,可她当时在住院,只能让子女跑了好几趟,差点耽误住院。
其实不用把所有养老金都长期存着,每月可以取一部分当生活费,剩下的钱要是暂时不用,可以转到银行的"定期存款"或"稳健理财"里(比如货币基金),既能赚点利息,又能避免急用钱时取不出的麻烦。
影响4:长期不交易,账户可能被"冻结"
银行对"长期没有交易"(一般是1-2年没存取款、没查余额)的账户,会定为"睡眠账户",暂时冻结交易,只能存钱不能取钱,想取钱得去银行办解冻手续。
王爷爷去年跟着子女去外地住了一年,养老金卡里的钱一直没动,回来后去取钱,发现取不出来,银行说账户成了"睡眠账户",他带着身份证、户口本跑了一趟银行才解冻。"早知道每月取100块也行,也不至于冻住。"王爷爷后悔地说。
要是老人长期在外地,或者行动不便,子女可以帮着每月通过手机银行转一笔小钱(比如10元)到其他账户,让养老金账户保持"活跃",避免被冻结。
其实养老金不及时取出,最大的影响就是可能有小额损失、错过核对,只要多留意这几点,就能避免:每月查一次余额、申请免管理费、别让账户长期不交易。养老金是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把它管好、用好,才能让退休生活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