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一份意义非凡的文件在国际舞台上引发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持续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正式发布。这份声明承载着中越两国对未来关系发展的深远谋划,涵盖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多领域,为双边关系的深化以及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勾勒出清晰蓝图。
一、历史情谊与战略定位再升级
中越两国情谊源远流长,地理上山水相连,文化上相互交融,同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追求人民幸福与国家富强的道路上并肩同行。自1950年建交以来,历经风雨,双方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上互学互鉴。"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经老一辈领导人的精心培育,早已成为两国人民共同珍视的财富。
进入新时代,中越关系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飞速发展。2023年12月,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宣布,使两国关系跃入全新阶段。此次联合声明进一步明确,双方将对方视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推动双边关系。越南将对华关系定位为"头等优先",中国把越南列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这种双向的战略锚定,彰显出两国对彼此关系的高度重视,为未来合作筑牢根基 。
二、多领域合作全面开花
(一)政治互信持续巩固
高层引领对中越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双方商定,将通过双边互访、互派特使、热线电话等多元方式,保持两党两国高层的密切接触,及时就双边关系、重大议题以及国际地区形势展开战略沟通。在党际交流方面,充分发挥党际渠道独特作用,强化两党交流合作机制,开展治党治国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全面交流。同时,进一步加强两国立法机构、政府、政协与友好组织间的友好交流合作,深化政治安全合作,将中越外交、国防、公安"3+3"战略对话机制提升为部长级并适时召开首次会议 。
(二)经济合作迈向高质量
在经济领域,双方以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越南发展新型生产力为契机,构建更广泛深入的全方位合作格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重点,中国同意为越南制订谅山-河内、芒街-下龙-海防标准轨铁路项目规划和老街-河内-海防标准轨铁路项目可研报告提供支持,计划2025年底开工、2030年通车的老街 - 河内 - 海防铁路,建成后将成为越南首条准轨干线铁路,与中国西南铁路网全面并轨;推进中越跨境铁路、公路及航空网络建设,恢复国际联运旅客列车、增开跨境班列,加速友谊关等口岸智慧化升级,提升货物通关效率,越南航空公司还将引进中国商用飞机,深化航空产业链合作 。
在产业合作上,首次将人工智能、半导体、核能等前沿技术纳入合作框架,计划共建联合研究中心,推进清洁能源与数字经济项目落地;探索关键矿产合作,强化稀土等战略性资源供应链安全,为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等产业提供支撑;推进5G技术应用、跨境经济合作区试点等,打造区域产业链韧性 。2024年双边贸易额已突破2600亿美元,未来双方还将推动人民币/越南盾直接结算试点,减少美元依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三)安全合作不断深化
防务安全合作是中越关系的重要支柱。双方同意强化国防、公安、安全、司法等合作机制,加强两军高层和各层级交往,发挥好边境国防友好交流活动、防务安全磋商等机制作用,在政治工作、人员培训、战略研究、联合研究、国防工业、军舰互访和联演联训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深化边防合作 。
针对南海问题,提出"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划界磋商",推动低敏感领域合作;在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领域建立联合防护机制,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设立公安部热线,强化边境联合巡逻,重点防范"颜色革命"和跨境犯罪 。
(四)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民心相通是双边关系的基石。2025年被确定为"中越人文交流年",双方将通过留学生互派、文旅合作及传统医学交流等活动增进民间互信。扩大青年"红色研学"、跨境旅游合作区(如德天瀑布项目)规模;支持河内孔子学院建设,推动语言教育合作,计划互设文化中心 。传统医学院建设、越中友谊宫维修等民生项目加速推进,惠及基层民众。
三、对地区与世界的深远影响
中越深化合作对地区和世界意义重大。在地区层面,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两廊一圈"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重构东南亚陆海运输通道,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为地区安全稳定提供示范,通过和平对话与合作解决分歧,共同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 。在全球层面,双方在联合国、APEC等多边平台协同立场,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为发展中国家合作提供范例,助力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此次中越联合声明,是两国友好关系的新起点。在未来,随着各项合作举措的逐步落地实施,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必将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