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持续在正面战场取得进展,夺取了多个定居点,而且还开发了一项"新业务",那就是帮助乌克兰民众空袭征兵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公开表示,考虑打击德国的"金牛座"导弹生产工厂和仓库后,德防长皮斯托里乌斯迅速发声,表示不会向乌克兰提供这款武器,这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心头一凉。不过,更坏的消息来自正面战场和内部。随着俄军控制马克思村和尼古拉耶夫卡村后,他们已经很接近瓦解乌军在南顿涅茨克的防线。同时,乌克兰民众居然花钱请"滴滴代炸",具体流程是在"电报群"发送具体坐标,俄军后续会出动"天竺葵-2"巡飞弹实施打击。之所以收钱,是因为俄军特意设置了"收费门槛",避免有人提供虚假信息。而在看到征兵处遇袭后,很多乌克兰人在社媒分享了他们的喜悦。

不过,俄军打击征兵处,短时间内并不会影响乌克兰的兵源,原因有两个。一是从乌军的情况看,他们依然有很多外国雇佣兵,不仅有来自美国、英国的"军事承包商",还有来自波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国的"志愿者"。虽然俄罗斯多次警告他国,不得派雇佣兵进入乌克兰,他们也不会得到《日内瓦公约》的优待,但还是未能阻止很多国家站在普京政府对立面。尤其是格鲁吉亚,他们曾与俄罗斯爆发过冲突,最终惨败,双方结下了很深的恩怨。再加上格鲁吉亚经济情况不佳,民众在国内赚不到什么钱。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很多格鲁吉亚人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到乌克兰当雇佣兵。

二是乌克兰现在的征兵工作,表面是征兵办公室负责,实际上的执行者大部分来自持"极端民族主义"立场的"右区组织",他们对俄罗斯非常憎恨,连带也厌恶拒绝去前线打仗的乌克兰民众。基辅当局看到这个情况,就给"右区组织"的人发放工作证,允许他们以"征兵人员"的身份四处抓捕"应该上战场"的乌克兰人。如此一来,乌克兰征兵处就能在明面上遵守"不强征"的法律,但实际上大量被雇佣的"右区组织"在各地进行强制征兵工作。打掉了征兵处,但"右区组织"还在,乌克兰民众面临的强征压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但俄军的打击行动,可以让他们收获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民心"。要知道,乌克兰民众苦征兵处久矣,很多因为战争失去亲人,或者家人在战场"失踪"的民众,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反战力量。在今年年初,就有一名儿子战死的乌克兰母亲,在乌克兰征兵处人员面前引爆了手雷。而在近日,一名母亲阻止不了儿子被强征而昏厥在地,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的消息,激怒了很多乌克兰民众。现在,乌克兰人向俄军提供的是征兵处的坐标,接下来他们还会提供什么?面对愤怒的民意,泽连斯基能阻止乌克兰人的行为吗?失去民心的基辅当局,又在正面战场陷入绝对颓势,他们接下来是选择继续战争,还是停火,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