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几千年来,人类梦寐以求,希望能弄清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以此找到聚宝盆。

尤其是金矿,那意味着从古至今的硬通货,到如今依然是对抗通货膨胀、避免风险的最佳资产。

图片出自网络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黄金储备直接关乎自身的底气。

所以,当山东莱州再次探出世界级金矿后,立马引发了广泛关注。

01

烟台金矿为何多

其实,在今年年初,莱州三山岛矿区西岭金矿这个世界级的巨型单体金矿床已备案金金属量382.58吨,预计今后还有勘查新增储量的潜力。

5月17日,山东省莱州市西岭村金矿勘查项目通过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矿产资源储量专家评审。

初步认定西岭金矿新增金金属量近200吨,累计金金属量达580吨,潜在经济价值2000多亿元。

图片出自网络

至此,西岭金矿成为国内发现的最大单体金矿床,属世界级巨型单体金矿床。

莱州目前已探明100吨以上的特大型矿产地还有3个:莱州市朱郭李家矿区金矿、莱州市焦家深部矿区金矿、莱州市新立村矿区深部与外围金矿。

莱州所在的烟台乃至整个胶东地区,是山东境内最主要的金矿区,这些地方的金矿让山东在整个中国成为了金矿大省。

这里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金矿,主要因为远古时期这一带剧烈的地质活动。

图片出自网络

在中生代时期,由于受到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激烈碰撞影响,胶东地区的地壳活动最为剧烈,由此产生一系列断陷和断裂,大量的岩浆热液作用于岩石而成矿。

胶东地区丰富的金矿,"经济学家"的祖师爷管仲在其著作《管子》中(可能是托名),记载了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与大臣伯高的一段对话:"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

这里讲的是造山型金矿往往会有块状金,这也是古人最早发现的金矿类型之一,这种金矿往往与砷、汞等共生,丹砂就是硫化汞(HgS)。

后来,人们对于金矿的类型以及识别,有了更多的方法。

《本草纲目》引《本草拾遗》:"(陈)藏器曰:常见人取金,掘土深丈余,至纷子石,石皆一头黑焦,石下有金……"。纷子石即为伴金石。

图片出自网络

《天工开物》:"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余丈,见伴金石,即可见金,其石褐色,一头如火烧黑状"、"然岭南夷猿洞穴中,金初出如黑铁落,深挖数丈得之黑焦石下"、"取银之法,每石壁上有黑路乃银脉"。

明代陆容《菽园杂记》记述:"五金之矿,生于山川重复高峰峻岭之间。起发之处,唯于顽石中隐见矿脉,微如毫发。有识矿者得之,凿取烹试。"

这种记载类似:"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的口诀,具体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况且,现在有了更先进的技术,相比较人的肉眼观测,肯定是仪器更为靠谱些。

02

金矿开采的归属权

值得注意的是,宋·朱彧在《萍州可谈》记载:"两川冶金,沿溪取砂,以木盘淘,得之甚微,且费力。登、莱金坑户止用大木,锯剖之,留刃痕。投沙其上,泛以水,沙去,金著锯纹中,甚易得。"

图片出自网络

这里不仅记载了淘金的手法,还特别提到登州、莱州这里的黄金非常容易得到,这表明,在宋代烟台这些地方已经是主要的金矿开采区。

宋真宗景德四年,大臣潘美到招远督办了中国第一个官办金矿--罗山玲珑金矿,潘美在招远办矿期间,首次将火药爆破应用于采矿,实行了"先碎后淘"的工艺,技艺被写入《宋史》,极大地提高了工效和产量。

公元1023-1032年据《宋史·食货志》载:"天圣中登莱采金岁益数千两。

《宋史》记载:元丰元年,全国总产量金矿分布于25个州,产金一万余两,89%。其中,罗峰镇之金,则占登、其中登莱两州合计9500两,相当于莱二州的十之八九,冠居全国之首。

图片出自网络

明初对采金相当重视,但未能持续发展。

公元1596年,明神宗派太监陈增到山东督开金矿,招远开采金矿也一时极盛。《明史·宦官列传》:"陈增,神宗朝矿税太监也。"

天启元年即公元1621年熹宗又派太监魏忠贤来玲珑督采黄金。《招远县志·艺文》记载清毛赞咏《金华山》七古诗:"明季金穴千百处,樵夫持斧祈秦松"。

但朝廷的介入,也使得相关法度的产生。

一般而言,矿产地的所有权均掌握在朝廷的手中,采取官营或民间承买的方式从事开采,绝对禁止私人非法开采冶炼,违者一经发现即受严厉制裁。

图片出自网络

但在宋代,朝廷对于民间勘测矿脉进行鼓励。南宋时期,宰相陈康伯等都建议如此。

可对于寺庙、宫观以及东岳泰山这类带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朝廷不准勘测。

在鼓励的同时并不主张滥加开采,假设金矿或者其他矿产被发现百姓的家宅、私有地上,又该如何处理呢?

"产地主占护即委知州差人淘沙得金不计多少立纳官更不支钱"、"应地主如少人工淘取许私下商量地步断赁与人淘沙得金令赴官场中卖。"

即私人拥有的土地一经发现产金就不可再经营其它生产;原地主可以自己经营淘金或转赁与他人经营但所得金必须全部卖给官府;如果原地主占护土地不采金土地就收归国有了。

图片出自网络

相对而言,宋代已经是古代最文明的时期,也不太具备参照意义。

大部分时期,朝廷对民间的态度是绝对的,不太存在对等的讨价还价的余地。

这也是,明代因开矿爆发冲突的原因,无论徐阶、张居正还是海瑞都认为,与其开矿扰民,还不如开放海禁,让对外贸易活跃起来,给朝廷创收。

到了大清,更加简单粗暴,"脚有病直接剁脚",开矿确实会引发问题,那干脆禁止开矿好了!

图片出自网络

清代初期康熙年间对金、银开采实行封禁政策。1723年雍正即位,群臣多言矿利,相继疏请开金银矿均不准行,或严旨切责。

这也不会存在金矿归属权的问题。

03

开矿要注意环境

不过,大清在当初禁止开矿,很可能也是得到百姓拥护的。

古代每有大的地震等自然灾害,都会将之归结为开矿造成。

现代自然不用特别考虑这个问题,应该注意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问题。

金矿等自然资源在为人类利用的过程中,还应注重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达到合理的自然环境承载能力还有开采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图片出自网络

说到这儿,各位都想让看鉴君点评一下的华晨宇,他的大伯华福奎就是开矿的,虽然是银矿,好多工人都染上过肺病······你品,你细品,什么叫物质基础决定那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