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坏了怎么办?武汉一位女老板给出了答案。33岁的易娟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特斯联科创园区里,把无人机维修做成了年入500万的生意。她的团队一年能修好6000多架无人机,平均三天就能让故障机重新飞上天空。
易娟原本是卖无人机的。顾客买机时笑容满面,遇到故障却愁眉苦脸。消费级无人机用户多是旅游爱好者,专业级用户则靠无人机吃饭。植保、测绘、吊运这些行业,耽误一天就是一天损失。老客户们常抱怨:"你只管卖,不管修吗?"易娟只能连连赔不是,心里却憋着一股劲。
2022年,易娟和丈夫一拍即合,转行专攻无人机维修。拜师学艺、打通供应链,年底就接到了第一单。一位老先生准备去花博汇景区赏花,无人机试飞时摔断了机臂。不到三小时,易娟团队就修好了机器,收费还低。老人喜出望外,这事很快在"飞友圈"传开了。
口碑相传,生意兴隆。最忙的时候,一天上百架无人机排队待修。今年年初,易娟把公司搬到了中法生态城,还办起了维修培训班。25岁的河南小伙于艺贺正在这里学习,大学学的是无人机应用技术,但缺乏实践。他打算学成后回老家开家维修店。像他这样的学员已有200多人毕业,其中60多人自己当了老板。
仓库货架上整齐排列着50多架待修无人机。技术团队正围着一架大型植保无人机讨论方案。企业服务专员还帮他们申请了低空飞行空域。易娟的眼光早已不局限于无人机,机器狗、人形机器人都在她的计划之中。
从销售到维修,从单打独斗到培训人才,易娟用行动证明:找准痛点,深耕细作,小众市场也能做出大文章。她的故事告诉创业者,机会往往藏在抱怨声中,成功属于敢于转身的人。